国产面板让彩电价格降三成“广东屏”助力中国面板逆袭
于深圳光明新区的华星光电液晶面板厂房里,除了几位检修机器的人员,经常难见其他身影——在这里,连各个生产环节的衔接都是智能设备自主操控。在广东,还聚集着一批平板显示制造项目,如富士康8k生产线、柔宇6代柔性生产线……起码将贡献近10条面板生产线的广东,为中国迈向面板产业霸主地位贡献巨大力量。广东先进制造业不断提速突破,面板技术含量正成为一大亮点。有业内人士直言,过去10年中国彩电价格整体下降1/3,国产液晶面板功不可没。专家认为,政府的引导、上下游产业的配套等,是广东面板企业能够迅猛发展的重要原因。
A有粤企效益指标连续20季全球第一广东平板显示制造产业崛起
近日,羊城晚报记者来到华星光电位于光明新区的总部。在其液晶面板厂房里,连各个生产环节的衔接都是智能设备自主操控。目前“我们两条线差不多已实现三条的产能”,华星光电相关负责人告诉羊城晚报记者。
根据此前TCL集团披露的2017年年度业绩预告,仅是华星光电此处的t1与t2产线,其玻璃基板投片量为338.7万片,同比增长19.9%,效率出众。目前,作为广东本土面板公司中率先投产的企业,华星光电每万片面板产能用地面积为全球最低,营业利润率处于领跑地位,效益指标连续20个季度排在全球第一。
但是在2009年华星光电刚成立时,或许很难有人料到这一没有技术引进、纯靠自主创新建设的广东面板公司,能够成为一家自打投产以来一直满产满销、效率领先的企业。
同样追溯到2009年,中国液晶面板进口额高达350亿美元,仅次于集成电路、原油和铁矿石,排名第四。而根据群智咨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大陆地区液晶面板产量已跃居全球第一。从贸易逆差到问鼎冠军,中国面板产业书写着产业转型升级的励志故事。
B上下游共享红利广东打造超高清视频产业创新高地
而国产屏的突围,还带动了上下游产业的发展。下游方面,中国彩电厂商在增加国产面板自给率的同时,也使自身不那么受制于外企,从而获得更多话语权;上游方面,为响应国家建设发展国内TFT-LCD产业链的号召,国内的液晶面板厂商也会更多采用本土原材料和设备。目前,该产业上游仍有一大部分原材料和设备依赖进口,但是面板产业的发展正引领上游企业取得更多突破。
而良好的上下游产业配套,也是广东发展平板显示制造产业的优势所在。刘步尘就表示,广东是全国消费电子产业最发达、布局最密集的区域,比如使用面板最大的电视机、手机、显示器企业,有很大比例就在广东。
日前,在广州举行的中国超高清视频(4K)产业发展大会上,粤港澳大湾区4K产业基地、广州开发区创维超高清(4K)产业基地等7个项目完成签约,一批4K产业基地和4K电视网络应用试点示范城市被授牌,显示了广东打造全国超高清视频产业创新高地的决心。再加上在粤运营商、内容生产及分发平台积极布局8K市场,广东显示终端制造商机遇广阔。
广东各大面板企业也加大马力推进生产线的建设。华星光电有两条生产线将于明年投产,还在惠州投资建设TCL集团模组整机一体化智能制造产业基地;主体工程于今年6月封顶的超视堺项目顺利推进,将于明年6月试产;柔宇科技类6代柔性项目建设进入尾声,即将投产。
资深家电观察人士刘步尘认为,广东发展显示产业的基础非常好,前景广阔。他建议,广东可在代表显示技术未来方向的OLED上形成聚集效应,这就包括有必要加快推进LGD的OLED项目落地。
C彩电十年降价三成显示屏自主造进入丰收季
有广东的液晶面板厂商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国内头部的面板企业如今拥有大量专利,才没外国企业敢打压,“不然可能开始时不理会你,等量产了就起诉你,那要顺利发展就很困难了”。
自身强大才是硬道理。广东乃至中国平板显示制造产业的崛起,改变着长期“少屏”状况下受制于人的局面。
有业内人士推断,过去10年中国彩电价格整体下降1/3,在这背后国产液晶面板功不可没。现在消费者能以更加实惠价格享受到高端彩电,也得感谢国产屏的出现。而随着越来越多生产线的投产,它们还将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刘步尘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广东平板显示制造产业之所以发展迅猛,与政府的积极引导密不可分。“比如富士康在广州布局的8K显示项目,起点就很高,从全球来看也是相当具有竞争力的”,他说。
作为彩电制造大国,中国之前长期面临“缺芯少屏”的窘境。占整机价格7成的显示屏,长久以来严重依赖韩日企业的面板。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国家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相继推出许多政策,采取不少措施,对产业发展给予扶持。例如深圳政府早期投资华星光电助其快速发展,在其步入正轨后逐步退出;广州为推动富士康项目落户广州不留余力,最终使得这笔广州改革开放以来单笔投资最大的先进制造业项目顺利落地。
而国内面板厂商也不负厚望,通过其走出的成功路径带来极大的示范效应。如今,仅在广东,就有华星光电位于深圳的三条显示屏生产线(其中一条未投产),富士康位于广州增城的大陆目前液晶面板行业规模最大项目——超视堺8K项目,柔宇科技在深圳的6代柔性项目等数条已投产或在建的生产线。通过多年来的埋头苦干,如今不少已逐渐或即将进入丰收的季节。
相关报道
“缺芯”问题也在突破
“少屏”问题基本根治了,中国电子产业的“缺芯”窘境也在持续突破。
前年,华为海思芯片就与创维、京东方联合打造中国第一款完全自主研发的OLED电视。今年美国CES展上,创维还发布了搭载自主研发AI画质芯片的OLED电视新品。此外,海信的“信芯”在其平板电视上大量配用的同时也成为联想旗舰电视的供应商,为其他品牌所用。
还有彩电企业则以参股等形式参与芯片项目。TCL自2013年起已经参股了敦泰电子与晶晨半导体两家芯片公司,去年2月TCL还宣布与紫光集团设立百亿产业并购基金。
手机芯片方面,国产厂商紫光展锐的芯片正为许多国产手机所用,但以中低端机型为主。而华为旗下海思麒麟芯片出货量已过亿。另外,小米也已自主研发出手机芯片。
不过总体而言,目前中国芯片仍是更多依赖进口。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集成电路进口额超过2600亿美元,已经替代原油成为我国第一大进口商品。
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邓中翰在今年两会上表示,中国在智能芯片领域需要有“换道超车”的思维,要敢于在国际前沿的无人地带自主创新,打造新动能、新模式和新的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