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农业核心竞争力 种子行业发展获大力支持
自古以来,我国以农业为本,农业则以种为先。种子不仅在农业领域中科技含量最高,且为不可或缺的农业生产资料,也是农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因此,世界各国政府均把促进种业发展作为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国同样没有例外,先后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如全面放开种子价格、启动国家种业科技成果产权交易平台等。在政策支持下,种子行业将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种业市场规模现状
玉米、水稻、转基因棉花、菜瓜花种子是中国种子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到市场总量的近80%。目前,中国农作物种子常年用量在100亿公斤以上,其中杂交玉米、杂交水稻、蔬菜、转基因棉花种子商品供种率基本达到100%,常规农作物的商品种子供种率正逐步提高。
具体数据来看,2015年全国杂交玉米落实制种面积342万亩,比去年增加了47万亩,增幅16%;2016年玉米种子供给总量将超过总需种量8.5-9亿公斤,玉米种子市场仍将持续供过于求的局面,但品种结构将有加大变化。
2015年全国杂交水稻制种落实面积在145万亩,比去年增加5万亩左右;2016年杂交水稻种子供给总量将超过总需种量1.25亿公斤,如后期不遇较大的自然灾害,杂交水稻种子将继续维持近几年严重供大于求的状态,预期市场依然在最低谷徘徊。
2015年全国冬小麦繁种收获面积1210万亩,新产种子约50亿公斤。预计今年秋季全国冬小麦播种面积将保持在3.5亿亩左右,需商品种子33-35亿公斤,今年秋冬种小麦种子数量充足,质量有保障,商品种子供种率可达80%。
2015年全国杂交冬油菜繁种收获面积12.5万亩,产种量960万公斤,连同年初全国杂交油菜种子有效库存180万公斤左右,可供种量为1140万公斤。预计2015年秋季全国杂交油菜需商品种子950万公斤,种子供需平衡有余。
》
种业加大产业化力度对策
中国种业市场化、产业化始于1999年《种子法》等相关法规的颁布实施,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种业已全面进入市场化、产业化时代。尤其是近年来,种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
未来要做大做强种子行业,必须加快产业化进程、提高产业化效率。对此,一要健全种子工作体系,推动作物种子良种化。例如,组织好品种资源、基础理论、育种技术与方法的研究,健全原种和亲本保纯制度,建立良种繁育推广体系等。
二要加强科研、生产、经营部门的横向联合,促进育繁销一体化。科研单位在强化基础研究与新技术研究的同时,根据市场需要选育和生产经营良种,由育种向生产经营领域延伸,获取效益后再回报科研,促进成果转化。种子企业则需发挥自身经济实力较强和熟悉种子市场需求的优势,利用国家投资建成先进的种子烘干、精选、贮存设备,增加投入,加强管理,筛选优良品种,为自身种子生产与经营增添后劲与活力,逐步形成自成体系、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起来的大型种子公司。
三要建立良种繁殖基地,实现良种生产规模化。可采取选择有代表性地区,建立不同作物的种子繁殖基地,实行统一供应用种、统一品种布局、统一技术方案、统一去杂去劣、统一脱粒精选、统一收购标准等“六统一”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