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极企业石墨化代工转“自营” 成本降低5000元/吨
成本压力已经成为锂电池负极厂家不可承受之重。今年年初以来,从石墨化工艺端优化成本结构成为不少企业的选择,甚至吸引上市公司跨界而来。
一般来说,制备人造石墨需要经过“破碎、造粒、石墨化、筛分”四个大工序和十余个小工序,其中造粒和石墨化两个环节都有很高的技术壁垒。囿于技术、资金投入、环保成本等因素,2017年以前,国内负极材料企业大部分选择代工。
但这种局面从2016年年底开始转变,并在今年迎来明显变化。目前,从企业公开信息及高工锂电调研情况来看,布局石墨化的主体主要有三类:
一是锂电负极材料主力军,典型代表有上海杉杉、斯诺、凯金能源等。这类企业大力布局主要基于两大考量:
随着动力电池市场需求提升,人造石墨渗透率提高。为加大市场竞争,采取新工艺进行材料改性,需要石墨化这道工艺的高度配合。但目前,国内石墨化代工厂家工艺水平差异大、产能有限。
石墨化作为制备负极材料尤其是人造石墨的关键工艺,负极企业自主生产,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规模化效益。
二是跨界上市公司,宝泰隆是个中突出代表。这类上市公司多具备丰富的石墨矿产资源,或主营业务处于石墨加工处理产业链中的一环,横向延伸业务布局,以切入锂电市场。
三是新进锂电负极材料企业。今年3月份以来,不少名不见经传的负极材料企业冒出来,其中不乏以布局石墨化项目切入锂电市场的企业,而这些企业多集中于内蒙古等内陆地区,试图借助当地电价、土地、政策等优势,撬动锂电市场。
原因:供需局面有变降成本有效
供给端方面:今年4月份以来,国家环保督查小组在京津冀等28个城市开展为期一年的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不少石墨化加工厂家遭遇环保严打,一时之间石墨化供应趋紧。
尤其8-9月份供应局面更为紧张,相比于年初,负极企业石墨化加工费上涨4000-5000元/吨。有负极材料企业向高工锂电透露,各代工厂家报价不同,但进入10月底11月初,石墨化代工费较为稳定,维持在2-2.5万元/吨范围。
需求端方面:石墨化产能另一大需求市场集中在石墨电极。国家对炼钢行业进行供给侧改革,石墨电极需求骤增,价格自一季度来涨幅达5-10倍,石墨化生产向石墨电极靠拢,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负极材料石墨化的短缺。
政策趋严、市场供需变化,这是2017年锂电负极企业面临的市场新形势。而对负极企业来说,自主掌握石墨化加工工序更有利于实现对产品品质的把控,也能在规模生产下,控制规模成本。
深圳斯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鲍海友就表示,这主要源于两个原因:
一是国内各家石墨化代工厂家工艺品质参差不齐,石墨化作为制备人造石墨的关键工艺,若长期选择代工,负极企业很难把控其品质;
二是随着动力电池企业对人造石墨要求逐步提升及变化,负极材料也在采取新工艺改性提质,这需要与石墨化工艺高度配合。
此外,也有业内人士这样认为:负极企业自己掌握石墨化加工工序,是出于降成本的考虑。高工锂电也从负极企业处了解到,各家生产工艺不同,成本影响也会不同。一般来说,相比此前选择代工,企业自己进行石墨化加工每吨成本可降低5000元。
影响:上市公司跨界新进者借机求变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宝泰隆等上市公司在今年也加大锂电石墨化项目布局;一些新进负极企业也试图从石墨化撬开市场大门。
2017年4月27日,宝泰隆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建设5万吨/年锂电负极材料石墨化项目,预计投资总额5.5亿元;拟建设2万吨/年锂电负极材料中间相炭微球前驱体项目预计投资总额1.3亿元;合计总投资额6.8亿元。
宝泰隆称,上述项目均依托公司现有产业,生产锂电池负极材料产品原料,促进锂电池产业发展,为公司转型升级、延伸石墨深加工产业链奠定基础,提高公司竞争能力。
有负极企业表示,这类主营业务集中于石墨电极或石墨加工产业链企业入场锂电,将对负极企业产生不小压力。主要判断在于:不少上市公司掌握石墨矿产资源,新进入锂电市场,原材料成本较低,如果展开价格战,对整个负极市场发展不利。
而新进负极企业加大石墨化加工段的布局,也在试图重构市场格局。从企业公布信息来看,这些新进负极企业多偏爱于内蒙古、黑龙江等内陆地区。
譬如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异常热闹。其中内蒙古瑞盛碳素新材料有限公司1.5万吨石墨化生产项目已于今年3月份开工建设;内蒙古欣源有限公司投资0.5亿元建设年产5000吨锂电池负极材料石墨化项目也在9月开工。
根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截止当前中国负极材料企业55家,其中2015-2017年至今,新注册成立或者第一次涉足负极材料行业的企业数量达8家。
GGII分析认为,负极材料成本主要由电费及原材料构成,新进企业大多将工厂建在内蒙古等内陆地区,可享有以下五大优势:一是电价低;二是地价便宜;三是环保成本相对低;四是有丰富的石墨资源,比如内蒙古是我国石墨三大生产基地之一;五是当地政府对动力电池产业链企业招商引资力度大,有政策优惠。
目前石墨化产能偏紧,负极原材料涨价,内部竞争激烈,电池企业强势,负极材料企业压力重重,从石墨化工艺端着手降成本是目前这些企业减轻重担的最适宜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