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热点 >

全球一体化趋势凸显 中国乳企深耕产业链共赢发展

2017-09-29 12:04:00

 

来源:新华网

从何处着手提升原奶质量,从哪一环节合理降低成本,又从哪里获取发展资金,从而在全球化浪潮中活下来,并得到发展?在全世界奶业从业者中,这是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

王国兴遇到了这一问题,他赖以谋生的牧场险些消失在全球化浪潮中,但他幸运的是得到了合作伙伴——一家大型乳企的及时帮扶,得以发展壮大。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乳企为行业健康发展持续注入活力,力促行业共同繁荣。

中国奶业进入新阶段,主要矛盾是发展问题

“中国奶业已经进入了层次更高、实力更强、目标更远大、质量安全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新阶段。”中国奶业协会会长高鸿宾在第八届中国奶业大会上表示,中国奶业主要矛盾不再是质量问题,而是发展问题。

近年来,中国奶业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产量稳步提高,质量稳步提升,现代奶业建设稳步推进,取得了巨大发展。当前,中国乳品市场种类丰富、供应充足,每天市场上销售2亿多斤奶。中国奶业协会发布的《中国奶业质量报告(2017)》显示,2011年至2016年我国奶类产量持续稳定在3600万吨以上,目前产量稳居世界第三位。生鲜乳品质大幅度提高,已步入国际先进水平。乳品质量也在持续上升,2016年生鲜乳抽检合格率99.8%。乳业专家王加启表示,当前我国奶业发展势头向好,质量安全处于历史最好水平。

中国奶牛养殖业亟待降本增效

相较于中国奶业整体向好的发展势头,国际奶业形势并不乐观。各国乳业主管部门统计数据显示,欧盟原奶价格由2011年的3.06元/千克降至2016年的 2.07元/千克,其成本为2.04元/千克。新西兰2016年的原奶价格只有1.88元/千克,而其成本为2.25元/千克。

与此同时,国内原奶价格长期处于全球高位,2011年至今始终在3元/千克以上,2016年达到3.47元/千克。目前规模化养殖企业收益稳定,但部分中小养殖企业在经营管理以及技术等多方面存在不足,面对全球化的乳业市场存在较大压力。

养殖成本高问题困扰着中国奶业发展,奶牛养殖土地及饲草料种植土地流传成本较高、饲草料成本高、奶牛养殖效率低等等因素都在制约奶业发展。国内牛奶成本几乎比国外高50%。调研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养殖成本平均达到3.3元/千克,而奶业发达国家一般在2元/千克左右。

国际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大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中国已经融入国际贸易格局。我国乳制品关税低,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5,进口乳制品完税价格大幅低于国内生产成本,导致乳制品进口量激增,从2008年的38.7万吨增至2016年的217.7万吨。

国内乳制品消费市场类型多为液态奶,因此多数乳企利用国内奶源进行生产。而其他食品加工企业在生产原料和辅料的选择上可能倾向于成本更低的进口乳粉。这样进一步导致国内原奶消化压力加大。

在奶业发达国家出口的冲击下,从2014年至今形成国内原奶供应过剩状态,尤其是中小养殖企业原奶交售困难。

大型企业推动中国养殖业健康发展

乳业专家陈瑜表示,面对全球一体化的竞争格局,中国奶业要靠品质、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既要整合和带动国内奶业发展,又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整合国际资源。目前中国中小养殖企业成本高、效率低现象还存在。为了中国行业健康发展,积极面对国际市场竞争,大型企业要积极推动中小养殖企业升级,建设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现代化的牧场,提升整体奶业竞争水平,实现行业整体发展。

独行而疾步,结伴而致远。一些大型乳企认识到这一问题,在全球一体化的乳业竞争格局中,积极推动产业链共赢,带动行业更长远地发展。大型乳企一方面整合全球优质奶源资源,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乳品的需求,应对全球乳业竞争;另一方面,大型乳企在加强自有牧场建设的同时,也在携手上游养殖业共同发展。

针对原奶过剩给养殖企业带来的问题,从保障上游养殖业稳定角度出发,大型乳企采取收购过剩奶源喷粉储存的方式,平均每喷1吨原料粉,乳企损失近万元,消化成本急剧上升。

同时,这些大型乳企推出多种措施,以解决养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资金、管理、技术等难题。王国兴就是受益者。王国兴的牧场位于呼和浩特,建场之初奶牛存栏数不过30多头,管理和技术水平落后。在转型的特殊时期,王国兴陷入了资金短缺困境,牧场经营难以为继。伊利集团产业链金融业务的相关负责人获悉后,快速到国兴牧场进行实地考察。经过信用审核后,伊利当即决定为国兴牧场首批提供了20万元的担保贷款。更为重要的是,伊利通过对国兴牧场养殖、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综合分析,给予其长远的发展规划建议,持续提供金融支持。短短几年间,伊利累积为王国兴提供的担保贷款超过600万元。在伊利的帮扶下,王国兴的牧场实现了规模化、专业化,奶牛存栏数从建场之初的30多头跃升到350多头。王国兴更是被推举为当地创业青年的成功典型。

王国兴并非个例,在全国各地还有成百上千个类似王国兴这样的成功案例在上演,奶牛养殖业在国内大型乳企的扶持下沿着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现代化的道路不断发展壮大。

尊重市场规律,培养中小养殖企业风险意识

据了解,目前绝大部分规模化养殖企业的养殖收益比较稳定,只有部分中小养殖企业经营效益差。这也符合国内外各行业不同发展阶段存在收益差异与产能调整的规律。政府有关部门应制定有利于产业链结构调整与竞争力提升的扶持政策。如出台产奶旺季用奶淡季的奶粉收储政策,或对喷粉的乳企给予补贴政策;出台鼓励牧场建设和配套种植用地的流转政策,降低养殖业的种养殖土地成本;加大优质冻精的补贴力度,放宽奶牛进口渠道,扩大引入国外优质奶牛的数量,推动奶牛品种改良。通过这些措施,提升养殖企业竞争力。另一方面,大型乳企针对经营效益差的养殖企业,应实施点对点的帮扶政策,尽可能让更多养殖企业提升竞争力,实现共赢发展。

在全球一体化格局中,世界乳业市场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中国乳业,进而影响到每一个奶农。但个别中小养殖企业风险意识、危机意识淡薄,“等靠要”思想严重,签订合同时是企业身份,遇到经营风险时就是奶农身份。因为硬件设施差、技术管理水平落后,这些养殖企业经营方面出现问题,不是通过转型升级提升效益,而是想通过聚众等过激方式要求政府部门和乳企“维护奶农利益”,一些组织为实现自身利益也参与其中,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甚至通过组织媒体进行失实报道等手段向政府和企业施加压力。这种行为不仅向社会传递了错误信号,抹黑了行业形象,也不利于培养建立相应的行业市场风险意识,阻碍了行业健康发展。对此,政府应加强养殖企业的风险意识教育,引导养殖企业转型升级提升自身竞争力,进而取得稳定收益。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