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热点 >

环保行业投资报告:土壤修复具有万亿级别的投资空间

2017-07-05 13:47:00

 

来源:

《 土壤污染防治法》 公开征求意见, 关注 4 大亮点:

1. 土壤污染者终身负责制; 治理情况纳入地方政府及负责人的政绩考核;

2. 国家建立土壤污染防治基金; 对土壤风控和修复企业给予税收优惠;

3. 土地详查进行中, 建立污染地块档案及风控、 修复名录;

4. 环保部门公开土壤污染相关信息,同时强化公众举报和参与机制。

土壤修复具有万亿级别的投资空间,但土壤修复及治理却不能一刀切。当前的“雾霾、水环境、土壤污染治理”,不再是以单一行政手段或末端治理就能够短期见效的工作, 环境污染是一项系统性问题。“土十条”及《 土壤污染防治法》的总体思路体现的是一种科学性:首先要摸清家底,注重风险管控,保护未污染土地, 而后对污染土地再进行治理。 因此,土壤修复市场的释放并不是爆发性的, 据估算, 预计“十三五”期间大约能释放出 5000 亿的投资空间。

土壤污染防治: 长期逻辑关注商业模式,短期逻辑关注信息公开。

1. 现在市场是对土壤修复的疑虑主要是商业模式尚未完全成熟,目前:

( 1) 国家或省级基金主要发挥的杠杆作用及应对难以追责的污染地块: 中央财政对土壤修复的专项支持, 2015 到 2017 年逐年增大, 分别 37.01 亿、90.9 亿、 112 亿,未来资金来源会更加丰富。

( 2) 场地修复方面,商业模式基本成熟, 即以土地增值为核心: 1)政府出资承担土地修复, 完成后向开发商收回修复成本; 2) 土地开发商作为业主进行土地修复工程,开发出售后收回成本。 场地修复商业模式可以绑定到基础设施建设及生态类 PPP 项目。因此,我们认为场地修复有望放量,尤其是大城市土地有利用价值的地方。

( 3) 耕地修复未来或以农民增收为核心, 同步改良土壤: 耕地修复商业模式不是很成熟, 耕地修复增值相对于场地修复慢。当前农村耕地污染修复仍然将以政府投入为主,以修复试点项目的方式开展。 但耕地修复若要放量,需要结合“三农”政策,以农民增收为核心。 如三聚环保,采用“农民供秸秆,炭基肥还田,最终增加农民效益,同步改良土壤质量”,形成一种以农民增收为核心,进行秸秆收集及利用、耕地修复畅通的商业模式,且录入农业部《秸秆农用十大模式》,这也是“土法” 所鼓励的。

2. 短期关注详查阶段性结果和信息公开: 当前《土壤污染防治法》 公开征求意见,污染地块信息平台也在 2017 年启动, 2020 年须完成土地污染详查;国务院也将与各省签订土壤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 土壤污染较为隐蔽,随着调查深入,问题逐渐暴露, 加之“信息公开” 或媒体曝光( “常州毒地”、“渗坑案件”),其轰动效应更强, 部分地方政府可能顾忌详查曝光后的不良社会影响,先期采取治理动作,个别地区放量可能提前到来。

投资建议: 关注三类标的, 1. 土壤修复类公司: 高能环境、理工环科、博世科、 永清环保; 2. 耕地土壤改良类公司: 三聚环保等; 3. 生态维护类公司: 东方园林、蒙草生态、铁汉生态等。

相关报告:2017-2021年中国土壤修复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