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标准助力中国高铁“出海”提速
6月26日,“复兴号”在京沪高铁正式双向首发,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中国高铁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仰望到模仿,从创新到赶超的过程;经历了从发展初期的技术引进到消化吸收,再到自主创新,到完全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可以说,中国高铁已经成为“中国制造”在海外最闪亮的“名片”。
毋庸讳言,“中国制造”曾经面临这样的尴尬:号称是世界工厂、制造大国,却背负着尖端领域制造短板的包袱,所有的核心技术采购过来,组装出来,甚至核心部件都要依赖别人的技术做出来。
如今,中国高铁在吸收、消化基础上,改革创新,形成了中国自主的技术体系,为“中国制造”开启了新篇章。可以说,“复兴号”的诞生,不仅仅说明中国高铁在技术创新、制造升级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为中国制造的典范,为中国制造开启了新的篇章。同时也意味着中国高铁“出海”迎来了提速时刻,加速“中国标准”成为“世界标准”。
首先,中国高铁为中国制造突围提供了有益借鉴。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明珠曾说过:“中国制造为什么能让世界瞧得起?是因为你在这个领域有话语权,能用技术改变别人,更重要的是因为这是你创造出来的,这就是一种制造。”
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它靠的是自主创新,就是中国高铁企业苦练内功自己创造出来的,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这也恰恰是中国制造迈向中高端最不可或缺的内在支撑。
其次,加速“中国标准”成为“世界标准”。由于高铁建设涉及国家关系、政治、技术、经济社会效益等多方面因素,我国高铁走出去的道路并不平坦。我们的每一个国外高铁项目,无不是通过数轮竞争、多方博弈才最终胜出。特别是,长期以来,西方国家主导和垄断着全球高铁的技术标准体系,这无疑加大了中国高铁“走出去”的难度和成本。
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则构建了体系完整、结构合理、先进科学的高速动车组技术标准体系,标志着我国高速动车组技术全面实现自主化、标准化和系列化,极大增强了我国高铁的国际话语权和核心竞争力。可以预见,我国还将通过“复兴号”的推广使用,积极推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融入国际,进而引导国际标准的发展方向。
有理由相信,“复兴号”开启的不仅仅是中国高铁新纪元,更是“中国制造”新纪元!正如中国铁路总公司总经理陆东福表示的那样,“复兴号”的命名,不仅仅是一个名字,真实记载了中国高铁技术装备走向世界先进行列的发展历程,深情寄托着中国铁路人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求和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