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管家:P2P平台资金存管属地化引争议 是否“画地为牢”?
自年初北京市发布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事实认定及整改要求》,其中关于P2P平台是否能够设立“风险准备金”的条文引起了轩然大波。众人议论纷纷,猜测北京市是否将封杀P2P平台的“风险准备金”。另一方面,封杀的解读也使投资人感到担忧,一旦平台不能设置风险准备金,那么自己投资的项目一旦逾期是不是就完全没有保障了?
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副巡视员沈鸿于4月21日在北京网贷协会会长工作会议上提出P2P平台可以设置“风险缓释金”,平息了疑虑。北京网贷协会秘书长郭大刚随后对“风险缓释金”做了解释“准备金是平台出现逾期后用于兑付的,实际上就是担保,是刚兑。但P2P是信息中介机构,不能提供担保。风险缓释金与风险准备金的不同在于,前者是从平台的盈利中提取,而不是从交易额中划出来,是出于平台承担社会责任的意愿,由平台自己发起,提取的比例也没有限制,提取5%,还是6%,还是7%,完全是自愿。风险缓释金没有担保的色彩,是用来救命而非用于刚兑。”
6月1日,上海市发布了《上海市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这份颇为详细的文件规定,P2P网贷平台取得备案登记后,应当在6个月内完成银行存管,并且需要“选择在本市设有经营实体且符合相关条件的商业银行客户资金存管。
上海市文件一出便再次引发业内讨论,P2P平台资金存管属地化引争议 是更便于管理,还是“画地为牢”?
属地化更易管理
从监管角度而言,存管银行在本地有营业网点更利于信息共享;从风险处置角度而言,一旦有机构发生风险更利于对资金账户进行处置。
目前,上海地区已经对接非属地存管银行的P2P平台很多都在做着两手准备,一是上海互金协会与金融办进行交涉,而银行方面也认为规定还没有落定,后期也有可能进行调整。另外就是这些平台也在尝试与在属地有营业网点的银行进行接触,一旦有变可以尽快进行转换。
从P2P平台方面来说,存管银行的属地化,一是可能增加成本,二是减少了自己的选择范围。
更换银行代价大
如果真的实行存管银行属地化,那么之前对接非属地银行存管的P2P平台就只能选择更换。除了重新接洽新的存管银行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外,在双方系统对接上也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对接速度比较快的平台也至少需要15人团队进行1个月的工作,如果是经营时间长、数据量大、客户群体多的P2P平台,更换系统花费的时间更长,占用的人力资源更多。
目前,对接P2P平台资金存管的银行中,华兴银行对接存管56家平台位居榜首,其次是成功对接45家平台的江西银行,恒丰银行对接22家平台排名第三,浙商银行对接21家排名第四,徽商银行对接17家排名第五,厦门银行对接15家排名第六。从数据上可以看出,目前P2P平台对接的存管银行以城商行为主,如果最终确定存管银行必须属地化,那么无论是对P2P平台还是对目前拥有大量存管业务的城商行都是一次不小的冲击。
在P2P行业合规化期间,地方政策的各异将对各地P2P平台产生不同的限制和影响。未来,各地最终确定的整改方案实施后,或许用户在挑选P2P平台时还需要多参考一个因素——其所在地的行业监管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