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已成全球第二大天然气消费城市
随着城市规模发展和本市清洁空气计划的开展,天然气这种清洁能源用量越来越大。从市燃气集团了解到,近五年,本市多方开拓天然气供应渠道,确保燃气供应安全、充足,当前最大日供气能力由9600万立方米提高到1.44亿立方米。
北京已成全球第二大天然气消费城市
五年来,北京市燃气供应规模逐年大幅攀升,年均增长率约为15%。到2016年底,全市天然气用气量达到160.68亿立方米,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由“十二五”初期的14%提高到“十二五”末期的29%。
据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监测,2014年12月18日,北京市天然气年用量突破百亿大关。截至2015年底,采暖、发电用气在用气结构中所占比例为79.7%。本市天然气暖面积约占全市采暖面积的79.8%。目前,北京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天然气消费城市。
西沙屯门站投产解决北部地区用气
近日,来到位于昌平区马池口镇的北京燃气集团西沙屯门站。这座门站已于2014年底投产,设计高峰每小时供气量为200万立方米。
燃气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西沙屯门站是北京北部的重要天然气气源,接收陕京三线北京中石油西沙屯末站来气。这座门站的建成投产,为缓解北京供气紧张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尤其是解决了昌平、海淀北部等区域的用气需求。
据统计,2015年,西沙屯门站为北京供应天然气8.7亿立方米,去年增加到13.5亿立方米。今年截至5月底,就已达到8.8亿立方米,预计到年底,全年供气量将比2015年翻一番。
除了西沙屯门站外,本市还有北石槽门站、西集门站、阎村门站在近年相继投入使用。随着清空行动计划进一步开展,未来两至三年内,本市还将有密云门站、延庆门站、城南门站、大灰场门站陆续投入使用。届时,北京市将在东西南北共计有13个门站,为北京市的燃气使用提供有效的气源保障。
日供气量近1.5亿立方米保城乡用气
每年11月15日,本市冬季天然气供应即“冬供”开始,此时,用气量会猛增。例如,北京平时日用气量约为2000万方,冬天最高日用气量则达到1.1亿方,相差约5倍。2015年冬供期间,北京曾两次启动燃气供热“限量保供”。去年供暖季,本市没再出现“限量保供”的情况,这得益于本市近年大力开展的燃气供应能力提升工作。
北京燃气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五年来,本市建成了陕京三线、大唐煤制天然气管线,宝坻—香河—西集联络线,以及唐山曹妃甸LNG接收码头、储罐等一系列长输管线及设施,优化了上游气源来向,形成“多源、多向”环北京的外围输气管网。上游气源向北京市的最大日供气能力由9600万立方米提高到1.44亿立方米。
截至2015年底,北京市城市天然气管网2万余公里,共有8座接收门站,设计日接收能力2亿余立方米。同时,全市提前一年实现农村地区的炊事气化。2013年至今,全市累计发展农村瓶装液化气用户110万余户,累计销售1200余万瓶,折合减煤300余万吨,同时农村用户购气成本降低近一半。
北京燃气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到2016年,北京市累计为85个村接通了天然气,涉及3万余用户。2017年,还将继续为300余个村接通天然气。
本市公共机构能源消费总量六年内首降
今日上午,北京市统计局发布数据,2016年全市公共机构能源消费总量159.4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4.6%,自2010年来首次下降。
了解到,2016年8月24日,北京市发改委发布《北京市2016年公共机构节能减碳工作计划》,明确2016年全市公共机构人均综合能耗、人均水耗、单位建筑面积能耗目标同比要下降2%,能源消费总量将控制在175万吨标准煤以内。此次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正好表明,2016年北京市已超额完成了节能减碳工作。
据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北京市公共机构能耗约占全市规模以上调查单位能源消费总量的4.4%,占第三产业规模以上调查单位能耗的7.6%。
从单位类型看,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的能耗分别占全市公共机构能源消费总量的24.6%、75.0%和0.4%。
事业单位中,能耗最大的是教育机构,占事业单位能源消费总量的54.4%,主要来自于大专院校;其次为卫生机构,能耗占比19.5%,主要来自于大型综合性医院;再次为其他事业单位,能耗占比16.7%,主要为供暖中心、展览场馆、公园及环卫单位等。
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自“十二五”以来,公共机构逐渐形成了以电力、热力、天然气为主的清洁能源结构体系。2016年,在全市大力推进煤改清洁能源的带动下,电力和天然气消费量占比均小幅提升,能源消费结构清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其中,电力消费占全部公共机构能源消费总量的28.5%,比2015年提高3.1个百分点;天然气占17.8%,提高1.8个百分点;煤炭占比6.9%,下降3个百分点。
从能源利用效率看,2016年,北京市公共机构人均能耗436.0千克标准煤,单位建筑面积能耗25.1千克标准煤/平方米,均同比下降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