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加息传导效应显现 中国央行继续稳健货币政策
凌晨2点,美联储的加息靴子终于落地——加息25个基点,联邦基金利率区间就此上升至0.75%-1%。
传导效应随即显现,继1月底、2月初中期借贷便利(MLF)和央行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上行10BP之后,3月16日央行逆回购和MLF中标利率再次上行10BP.
3月16日,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基本稳定,结合近期MLF到期情况,央行对17家金融机构开展3030亿MLF操作,其中6个月、1年期中标利率分别为3.05%、3.2%,上调10个基点。
央行相关负责人今日就公开市场操作中标利率相关问题答记者问时指出,美联储在去年12月份和今天凌晨两次加息,美国国债收益率带动全球收益率曲线上移。这样,国内基本面与海外因素传导效应叠加,市场利率已迅速有了反应。从本次招标前的市场预期看,基于对国内基本面变化和美联储加息的判断,市场机构对中标利率进一步上行已有较强预期。
中标利率上行不是加息
对于MLF利率上行,有市场预期是否在“加息”?对此,央行有关负责人指出,此次中标利率上行是市场化招投标的结果,是通过央行招标、交易对手投标产生的。中标利率上行并不是加息。
央行负责人指出,央行逆回购和MLF操作合计投放3830亿元资金,规模可谓不小,但中标利率仍上行了10BP,主要反映了近期国内外影响市场资金供求因素的变化。
观察是否加息要看是否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中标利率上行并不是加息。在我国当前的货币政策框架下,“加息”指的是存贷款基准利率的上调,带有较强的主动调控意图。而中标利率上行是在资金供求影响下随行就市的表现,主要是由市场决定的。公开市场操作有自己的量、价目标,当侧重点在价的目标时,量(招标规模)就要随行就市;当侧重于操作量时,价格(中标利率)就会随行就市。
央行负责人指出,中央银行工具箱的工具比较多,不必对每次操作数量、价格都作出过度解读。大家可以看看美联储的公开市场操作,翻查人民银行1996年以来每一期公开市场操作,中标利率经常在变,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取向发生变化。
继续稳健货币政策
对于人民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利用各种工具,市场认为在引导货币市场利率上行,今年两会上央行行长周小川在答记者问时也有回应。
周小川指出,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我们还是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或者更明确的说法,就是我们的货币政策是稳健中性。
至于使用各种各样的工具,确实中央银行工具箱的工具比较多,工具的使用自然可能也带有引导市场价格、引导预期,同时传导货币政策的意图。但是也没必要对每次操作数量、价格都作过度解读,货币政策总体来说还是稳健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