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订餐正规化受关注 聚焦网络餐饮服务监督管理办法
食品安全问题关乎国计民生,备受老百姓关注的网络订餐安全问题将迎来更加完善的监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日前发布了《网络餐饮服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一征求意见稿的产生植根于网络订餐业务的发展现状,其发布实施对于行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网络订餐正规化受关注
有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外卖O2O市场规模达1524亿元,与此同时外卖行业中也出现了鱼龙混杂的局面。一方面,消费者网上订餐习惯逐渐养成,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另一方面,餐饮O2O存在的一些问题严重制约其长远发展。
网络订餐平台审核把关不严,为无证经营“黑作坊”提供了生存土壤,从而导致众多小作坊“横行”,继而衍生出食品安全卫生不达标等诸多问题,多家媒体曾曝光,外卖送餐箱不消毒、送餐员拿不出健康证,公司对送餐箱没有太多要求等行为。与此同时,为了吸引用户、提高利润,竞价排名成为不少商家的惯用伎俩。
网络订餐平台经历野蛮生长后,从2016年起入驻外卖平台餐厅的正规化开始越来越被重视,2016年10月,最新的《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正式实施,其中最重要的规定就是要求网络外卖平台的各商家要亮“证”。 因餐厅资质、食药卫生等问题,国内几家外卖平台先后被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山东等地的食药监管以及市场监管部门约谈,央视2016年“3·15晚会”曝光无资质店铺入驻主流网络外卖订餐平台。
聚焦网络餐饮服务监督管理办法
近日发布的《网络餐饮服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网络订餐商户应当具有实体店铺并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按照食品经营许可证载明的主体业态、经营项目从事经营活动,不得超范围经营,否则将面临最低5万元罚款。
在征求意见稿中送餐人员也纳入了监管范围,送餐人员应当避免直接接触食品,确保送餐过程食品不受污染,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餐具。同时,送餐人员应当保持个人卫生,使用安全、无害的配送容器,并保持容器清洁。网络餐饮服务提供者经营有保鲜、保温、冷藏或者冷冻等特殊要求食品的,应当使用能保证食品安全的保存、配送措施。送餐员未履行相应义务的,食药部门将对送餐员所在单位进行5000元—1万元罚款。
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对餐饮服务提供者实地进行审查,对餐饮服务提供者实名登记,审查其食品经营许可证,登记网络餐饮服务提供者的名称、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地址及联系方式,并与餐饮服务提供者签订协议,明确食品安全责任。
这些网络餐饮管理新规,有助于网络餐饮业的良性发展。
回应:多方行动提升订餐品质
针对网络餐饮监督趋严,多家第三方订餐平台表示,网络订餐尚属新生业态,发展速度非常快,在这个过程中,平台所面临的监管压力也非常大,各平台已推出相关举措,加强对线上违规餐厅的打击力度。
饿了么方面称,商家入驻平台,要求证照齐全(工商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等),工作人员对餐厅资质进行线上审核、也对线下门店进行实地审核,同时有第三方合作机构对店铺做实地抽检。
百度外卖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平台设立了较高的准入机制,要求入驻商家必须“亮照亮证”。百度外卖还专设品控职位,负责审查入驻商户的资质、商品的菜单等信息。此外,百度外卖制定了“日常巡查+定时抽检”制度。
对此次《征求意见稿》的内容,上述两家网络订餐平台表示会积极了解新规定的相关要求,及时做出响应。
专家:多管齐下保障食品安全
对于网络餐饮监管问题,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名誉副会长姚学正此前建议应“全民共治”,即媒体要引导消费者主动维权,行业协会要开通消费者投诉通道,相关部门要跟进处理。
中国食品产业评论员朱丹蓬则认为对网络订餐企业的监管应该在部门监管、平台监督、消费者投诉三个维度进行,食药监部门要抓典型,对严重违反管理制度的平台予以较高的惩罚力度,让企业杜绝侥幸心理;另外,对于消费者可建立奖励制度,让消费者更愿意行使监督权,举报网络订餐中的违规情况,平台也要加强从业人员的资质审核和培训教育,增强服务的规范化和主动性。
央广短评:把“黑作坊”赶出市场 网上订餐才能更“靠谱”
动动指头,美食上门,网络订餐是“科技改变生活”最生动的注脚之一,但同时卫生状况差、安全问题大,也成为行业发展的“硬伤”。
这次的网络餐饮新规征求意见稿中,提出餐馆要有实体店,平台也有抽检监测责任,同时还明确规定了最低5万元的罚款。从这些方面来看,网络订餐的监管体系正在不断完善,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严格执法,让监管落地。
网络订餐给我们生活方式带来了新变化,同样,食品安全监管也应该创新,积极探索符合互联网特点的监督执法措施,对线上线下餐饮经营企业形成一体化监管。
同时,也要让网络订餐平台担起责任,让它们在准入把关、信息披露、实时监管等多方面加强管理,成为食品安全监管传统方法之外的另一道安全闸门。如此,才能把“黑作坊”赶出市场,网上订餐才会更“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