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可燃冰”?2020年或突破开发技术
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长期性、隐蔽性、难降解等特点,土壤一旦被重金属污染会持续几百或几千年,很难恢复。
例如,根据土壤类型以及理化性质,镉(Cd), 铜(Cu)和铅(Pb)达到半衰期的时间分别为15~1100 年, 310~1500 年和740~5900年。重金属元素在物理、化学、生物作用下,经过吸附/解吸、溶解/沉淀、氧化/还原、络合/螯合、质子化等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在土壤内部及其环境之间迁移、分散、聚集。并且污染的土壤一般不止包含一种重金属,各重金属元素都潜在相互影响其吸附行为。在大量离子的系统中存在竞争吸附,重金属如 Cd、Cu、Pb、锌(Zn)在污染土壤中存在协同作用,能提高整体的污染程度。重金属离子间的竞争行为导致土壤吸附少量的镍(Ni)、Zn、Cd 和更多的铬(Cr)、Cu、Pb,同时砷(As)浓度的增加会促进 Cr、Cu、Pb 的吸附。
污水中存在较高浓度的重金属等污染物元素,即使经过处理后的再生水,其中仍含有一定浓度水平的污染物,长期进行污水灌溉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土壤环境风险,其中,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最为突出。
关于污水灌溉对土壤重金属影响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目前很多农业灌溉区具有较长时间的污灌历史,有的甚至达到百年,相比于原来地下水或清洁地表河水灌溉的区域,历史污灌区的重金属环境影响尤其受到人们关注,尤其是目前仍有大面积历史污灌区使用再生水进行灌溉。
随污灌年限的增加,Cd、Cr、Pb 等元素总量在土壤中累积有呈线性增加的趋势。10年以上污灌农田表层土壤(0~20cm)中重金属元素要显著高于清水灌溉区,预测再经过5~60年灌溉后,土壤中部分重金属元素含量会超过标准限值。污水处理工艺会显著降低再生水中重金属含量,但是,再生水灌溉农田20年后,耕层土壤部分重金属元素仍会产生明显的富集,并随灌溉年限增加存在向下迁移的趋势。
有学者预测,再生水灌溉 50~100年后,土壤中部分重金属元素会达到环境控制限值。污灌区内作物的重金属含量相对于清水灌区有明显提高,长期污灌可能会导致重金属在土壤-植物系统中富集系数的升高,从而过量重金属通过食物链对人体产生健康风险。
-
环保行业市场报告: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市场空间逐渐打开
2017-02-14 -
“十三五”期间我国土壤环境监测修复的现状及规划
2017-02-14 -
土壤修复行业市场报告: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市场空间逐渐打开
2017-02-13 -
政策扫描 看懂2017年环保大趋势
2017-02-14 -
环保行业市场报告:煤炭去产能新增220亿元矿区土壤修复市场
2017-02-13 -
地方两会密集聚焦环境保护 各省份治霾措施明确目标具体
2017-02-21 -
中国土壤修复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2017-02-17 -
合肥科学岛太阳能光热再利用科技发明全国领先
2017-02-23 -
新华社:中科院成功研制土壤修复新材料 每亩成本不超30元
2017-02-21 -
土壤重金属检测技术研究现状及前景分析
2017-03-02 -
土壤有机污染生物修复技术
2017-03-06 -
土壤修复是“十三五”期间市场空间最大的环保细分子行业
2017-03-03 -
关于土壤修复工程的几点思考
2017-03-03 -
土壤环境大数据:构建与应用
2017-03-07 -
农业部:关于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
2017-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