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可燃冰”?2020年或突破开发技术
受去产能政策显效、气温下降等因素影响,国内煤炭价格在2016年下半年出现了持续上涨的趋势,这给煤炭行业去产能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有必要分析当前煤炭价格波动形势及背后原因,阐明煤炭行业去产能过程中的相关关系,并提出避免煤炭行业大起大落的长效机制,加速煤炭行业去产能进程。
国内煤炭价格形势分析
2016年下半年以来,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煤炭市场供需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国内煤炭价格增幅较大。2016年11月11日中国煤炭价格指数为159.6,跟2016年1月15日相比,上涨34.9点;秦皇岛港Q5500动力煤价格在2016年11月11日达到610元/吨,跟2016年1月15日的370元/吨相比,涨幅高达64.9%。
2016年国内煤炭价格大幅上涨原因分析
煤炭行业去产能效果初显,产量下降迅速
2016年以来,国家相继印发《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规范和改善煤炭生产经营秩序的通知》,确定了煤炭生产276个工作日制度,积极推进煤炭行业去产能。2016年1-11月,全国退出煤炭产能近3亿吨,成效显著;1-10月,全国煤炭产量为27.39亿吨,跟去年同期30.45亿吨相比,降幅高达10.7%。
煤炭需求阶段性上升,助推煤价上涨
2016年下半年,受全国大部分地区高温少雨因素影响,水电发电量持续下降,大大刺激了火电用煤需求。2016年6月、7月和8月,6大发电集团(华能、国电、浙电、粤电、大唐、上电)月耗煤总量分别达到1784万吨、2021.3万吨和2182.4万吨,同比增长2.08%、7.13%和8.71%。其中,2016年8月的月耗煤量是自2014年3月以来的最高值。受此影响,2016年第三季度全国煤炭消费由负转正,同比增长约0.5%,这使得煤炭出现了供求偏紧局面,推动了煤价的上涨。
社会补库存恢复性增长
2016年上半年,随着国家煤炭行业去产能政策的实施,电厂等用煤大户煤炭库存量和库存可用天数下降很快。9月份以来,随着煤价的上涨和煤炭需求旺季的来临,电厂等用煤大户对煤炭市场预期发生改变,补库存意愿强烈,补库存力度加大,推动了煤价的进一步上升。
煤炭运力紧张推波助澜
近几年来,受煤炭运输需求下降因素影响,铁路部门积极发展其他货源,使得煤炭运力包括敞篷车辆逐步减少。随着煤炭需求在2016年第三季度阶段性上升,煤炭铁路运力出现了紧张局面。此外,交通运输部牵头的公路货车违法超限超载行为专项行动在8月18日正式开展,增加了下游煤炭用户的补货难度,使得煤炭公路运输部分转向铁路运输,进一步加大了煤炭铁路运输压力,推高了煤炭消费地的价格。
煤炭行业去产能需准确把握几方面关系
准确把握去产能和稳供应关系
我国煤炭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产能利用率较低。由表1可知,2015年全国煤炭产能利用率仅为65%,远低于国际认定的合理产能利用率水平(79%~83%)。2016年以来,全国煤炭行业去产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根据现有数据估计,2016年全国去掉的煤炭产能在3亿吨左右,还有54亿吨产能,全年煤炭产量在34亿吨左右,可以初步算出2016年煤炭产能利用率在63%左右。这个数值离国际合理产能利用率还有较大差距,煤炭行业去产能任重道远。在“十三五”期间,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能源结构不断的优化,全国煤炭需求增长空间有限,煤炭产能大于需求的局面不会改变。煤炭行业去产能将会是我国供给侧改革的一项长期任务,不会因为煤炭市场的短期波动而发生改变。
为了应对煤价持续上涨,保障居民取暖、发电等用煤需求,2016年8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等部门制定了稳定煤炭供应、应对煤价过快上涨的工作预案。要准确把握去产能和稳供应的关系,先要理解产能和产量间的关系。产能是生产能力,产量是实际的生产数量。在短期内,煤炭价格的上涨是由煤炭产量和需求两方面因素决定的,而与煤炭产能关系不大。政府为应对煤价上涨提出的稳供应并不是增加煤炭产能,而是释放产能、适当增加煤炭产量,去产能和稳供应之间并不矛盾。此外,去产能去的是落后产能,是应对煤炭行业困境的长期之举,而稳供应释放的是符合相关标准的先进产能,是确定煤炭市场稳定的临时调控政策。这两者的对象和目的都完全不同。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为应对煤炭市场短期波动而出台的稳供应政策应以不影响去产能目标完成为基本原则。
准确把握去产能和稳煤价关系
煤炭行业去产能是一项长期的政策。煤炭价格的回升有利于煤炭企业经营状况的改善,为去产能工作奠定良好基础;煤炭价格的暴涨或暴跌则不利于煤炭行业去产能工作的整体推进,不利于煤炭行业的健康发展。煤炭的过快上涨可能引发已停工停产的煤矿复产,干扰去产能工作大局。煤炭价格如果持续保持低位运行,煤炭企业则可能加大生产力度,采取“以量补价”措施,从而加剧煤炭市场失衡。因此,在去产能过程中,要将煤炭价格始终稳定在合理区间内。
准确把握去产能和释放先进产能关系
2016年9月29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煤矿安监局联合下发《关于适度增加先进产能投放、保障今冬明春煤炭稳定供应的通知》,提出适度增加安全高效先进产能的投放,并规定符合条件的煤矿可以在276至330个工作日之间释放产能,没有参与产能释放的煤矿仍要严格执行276个工作日制度。政府在去产能的同时释放先进产能,主要是为了保障2016年冬季供暖、供气和发电生产用煤需要。此外,政府在初步完成2016年煤炭去产能任务的前提下,对煤炭产能释放主体有明确规定,对“先进产能”界定苛刻,也反映出政府引导煤矿企业努力提升煤炭产能先进性的意图。而之所以为释放先进产能设定明确的工作日,主要是为了不影响煤炭供给侧结构改革和去产能的总体步伐。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避免煤炭行业大起大落
针对以上分析,为避免煤炭行业大起大落,促进煤炭行业健康发展,本文就建立长效机制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第一,积极推动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去产能的原则是“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当前,我国煤炭行业集中度仍然较低,不利于政府进行调控。2015年,煤炭行业前10强企业市场份额为41.5%,远低于美国70%的水平。随着市场集中度的提高,大型煤炭企业能更好地调节煤炭供给,应对供需失衡。因此,在去产能过程中,政府应该积极鼓励大型煤炭企业兼并重组中小型企业,提升行业集中度,提高政府的调控能力。
第二,鼓励企业签订中长期合同,维持市场稳定。煤炭供需双方签订中长期合同有利于减少企业运营风险,有效保障双方利益,帮助企业更好地安排生产经营计划;有利于稳定煤炭市场,降低短期不确定因素对煤炭行业的影响,减少煤价波动,避免煤炭行业大起大落。2016年11月,神华集团、中煤能源集团分别与5大发电企业(华能集团、国电集团、大唐集团、华电集团、国家电投集团)签订中长期电煤协议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在去产能的过程中,国家应推动煤炭供需双方签订中长期合同,建立适度浮动的定价机制,更好地稳定煤炭市场。
第三,推动煤炭上、下游产业一体化发展。煤炭市场供需失衡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煤炭与相关产业之间的壁垒比较大。在去产能过程中,为避免煤炭行业的大起大落、实现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应引导煤炭上下游企业与煤炭企业相互持股,鼓励煤电一体化、煤焦一体化发展,更好地稳定煤炭市场。
-
医药生物行业研究报告:“两票制”全国性政策有望落地
2017-01-10 -
煤炭“十二五”完成情况 煤炭“十三五”规划解读
2017-01-11 -
2016全年就业目标超额完成 2017高校应届毕业生逼近800万
2017-01-09 -
徐绍史:正编制2017年钢铁煤炭去产能方案 春节前下发
2017-01-10 -
发改委:《关于平抑煤炭市场价格异常波动的备忘录的通知》
2017-01-12 -
钢铁行业市场报告:政策频出强化去产能预期
2017-01-11 -
国家发改委谈去年供给侧改革:去产能年度任务提前超额完成
2017-01-11 -
逆境中求生的火电企业在2017年有望打翻身战 潜力股都在这里
2017-01-09 -
徐绍史“剧透”2016经济成绩单:全年GDP或为6.7%
2017-01-11 -
建材行业研究报告:水泥、玻璃价格窄幅波动
2017-01-10 -
吉林煤炭去产能1643万吨 超额三成多完成国家任务
2017-01-13 -
东部煤炭资源枯竭 新疆或成我国煤炭开发重点省区的后起之秀
2017-01-17 -
2017年煤价调控再升级 煤炭去产能力度有望持续加码
2017-01-16 -
山西投资220亿元支持煤炭产业转型升级
2017-01-16 -
徐绍史:2017去产能深度扩围 钢铁煤炭领域进入深水区
2017-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