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 >

张嘉佳与王家卫的怪味鸡汤:不伦不类的《摆渡人》

时间:2016-12-30 09:32:00 来源:

《摆渡人》引起的话题很多,票房也不算差,对第一次当导演的张嘉佳来说,该知足。可惜的是,作为一个异常文艺矫情,又热衷于煲文字鸡汤的中年男人来说,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批评声太过刺耳,以至于导演本人在微博上委屈地倡议“冒死去看摆渡人”了。

这种拒绝电影批评的态度,本身就彰显出一个问题,导演对电影和创作能力的不自信。同样的事情如果放在李安身上,恐怕他只会说接受大家对电影不同的意见。当然,张嘉佳的段位远不到李安的份上,所以这部《摆渡人》才请来了王家卫做监制、改剧本,这也导致影片充溢着王家卫的影像风格和美学特色。

比如那些高饱和的色彩、迷离的摄影、流动的画面,以及电影中人物求而不得的人生状态,《摆渡人》里的爱情,没一个能够圆满,总是充溢着各样的遗憾。对王家卫来说,遗憾的人生才是有意境的人生。此外,王家卫电影中的人物,却永远都具备着独特的气质与个性,陈末、管春、毛毛、何木子莫不如此。

当王家卫将这些个人特色带入到《摆渡人》,它就很难称得上是张嘉佳的私人作品了。尽管那些看上去很抒情又细腻的文字看上去很有王家卫范儿,但本质上二者却是不同的。张嘉佳的对白矫情,空洞无物。而王家卫自己电影中的那些台词,在时间、空间的不断重复中响应的是影片本就破碎与散乱的叙事结构,只有当这些元素恰当地融合在一起,王家卫电影的质感才得以成立。

《摆渡人》的混杂,显然破坏了这种质感。一方面,王家卫在电影的拍摄过程中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另一方面,张嘉佳本人对电影的理解又明显介入了影片的制作。所以,《摆渡人》前半段是疯癫的周星驰式的夸张喜剧,但只摹得了皮却未能得其精髓。于是我们只能看到挂着眼袋的金城武声嘶力竭地惹大家发笑,气质越发沉稳雅致的梁朝伟也要生硬地扮丑,但夸张的表演背后,却并未能给故事本身注入生命力,反观周星驰电影的谐趣背后,却总弥散着一股悲情。《摆渡人》的后半部分,王家卫的影响逐渐彰显,影片也走入了相对来说比较舒服的气韵中,陈末和何木子的情感悲剧、管春与毛毛的感情过往,总归是开始为影片中的人物和情绪增添东西了。然而,时而到来的夸张情节与表演,不断打破电影本身的整体性,最终让《摆渡人》在王家卫和张嘉佳的混合出击下,不伦不类。

当然了,看得出张嘉佳内心可能还有点追求,在熬制心灵鸡汤的时候,怕味道太过寡淡,想着添加一些调料丰富鸡汤的层次。比如,他尝试用一系列的时代金曲去勾起观众的青春记忆,顺带让观众在歌声中对片中人物的困境产生认同,但过多歌曲的使用,却喧宾夺主,每隔十来分钟就出场的唱段恍然间让影片有了音乐电视的感觉,在电影属性的层面打了很大折扣。

说实话,煲汤不可怕。很多走心的电影不就是给观众煲了一手好鸡汤,但《摆渡人》的问题在于混乱和不知所云,演员演技集体探底不提,情节上的硬伤也暂时忽略,影片主题的分散和价值观的混乱才真正可怕。名为“摆渡”,影片中也说了很多和“摆渡”有关的台词,但真正的内容上,其实是各自为政,和这个主题的关系并不大,摆渡人的角色、目的和真正的任务,其实都语焉不详。而价值观上,影片营造高潮所吹嘘的“九洞高尔夫”,无所顾忌地消费女性,官方微博也大言不惭以此作为宣传点,体现出创作者团体的文化低速与不自觉。

《摆渡人》也并非一无是处,它起码将梁朝伟近年来的无烂片纪录打破了,更是成功地帮《长城》翻身,甚至也让大家觉得郭敬明的导演能力还不错,还破天荒地让大众媒体的矛头指向了电影评分系统。这些成绩,不可磨灭!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