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名字》为何能创造动漫电影票房的世界奇迹?
10月19日财政部公布,前九个月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3306亿元,同比增长14%,仍未达到2014年和2013年同期水平。从更长时间看,土地出让金规模在经历了数十年的快速上升后,逐渐平稳甚至有所下降。从业内惯常使用的“土地依赖度”(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角度分析,2016年1月-9月地方政府土地依赖度也降至35%,是近十年来的新低。
近两三个月,关于土地财政的讨论不绝于耳。厦门大学教授、原厦门市规划局局长赵燕菁的旧文被重新炒热,他认为,土地财政为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初期的地方政府获取了“初始信用”,通过出让城市土地使用权,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他直言,“土地财政乃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核心竞争力,放弃土地财政模式无异于自毁长城。”
民建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马光远直言,“土地财政是无奈,鼓吹则是无耻”,直指赵燕菁的逻辑有误。马光远认为,改变土地财政,不是自毁长城,而是中国经济和中国模式的自救之举。
土地财政之所以再度成为话题焦点,与2016年前三季度房地产市场不断升温密不可分。不少观点将矛头直指土地财政,认为地价推高了房价,地方政府由于过度依赖土地,不会真正调控房价,也不会容忍房价下降。
《财经》记者接触的业界人士普遍认为,梳理土地财政的来龙去脉、贡献与风险,以及最新的趋势,试图理性厘清地方政府依赖土地的逻辑,有助于把握未来土地财政的去向。
土地财政溯源
土地出让金规模趋于平稳,土地依赖度甚至下降,这对地方政府来说意味着可用财力的弱化。土地财政虽然占比仍重,但已不复2000年至2010年期间高速增长的奇迹。
土地财政源于1987年开始的土地有偿出让;发展于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带来的地方预算内缺口的增大;快速爆发于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和2003年土地招拍挂制度之后;而后于近五六年间趋向平稳。地方政府财力不足,是其向土地寻找收入的动因,而现行土地管理制度对于城市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则为地方政府依赖土地创造了条件。
上一页123下一页-
国务院:关于对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加大激励支持力度的通知
2016-11-18 -
专访中国社科院张晓山:农地三权分置政策在产权方面有两大突破
2016-11-17 -
PPP如何才能叫好又叫座:需激活社会资本活力
2016-11-16 -
财政部:地方债设四级风险预警 地方政府财政重整必要时启动
2016-11-15 -
国务院提出建立分级响应机制 债务高风险地区启动债务重整计划
2016-11-15 -
6年来共有427家企业入选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药企占43席
2016-11-15 -
房地产之后 决策层和地方政府快马加鞭力推PPP
2016-11-18 -
房地产行业并购重组持续成为热点 收购“壳公司”拓展融资渠道
2016-11-24 -
财政部开展地方2015年决算和2016年预算公开情况专项检查
2016-11-24 -
国土部:《关于深入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的指导意见(试行)》
2016-11-24 -
解读《关于深入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的指导意见(试行)》
2016-11-24 -
逾1.1万亿元财政直达资金 投向超2400个亿元以上项目
2021-05-22 -
两部委关于组织开展绿色制造系统集成工作的通知(全文)
2016-11-25 -
财政部25日发行120亿贴现国债 11月30日起上市交易
2016-11-25 -
经合组织28日在巴黎发布最新全球经济展望报告
2016-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