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 >

进口牛奶看似风光实则赚钱难 为何企业仍一窝蜂在引进?

时间:2016-10-26 15:06:00 来源:

进口牛奶近些年来势汹汹,据中国海关统计,2016年1-8月中国共进口鲜奶42.32万吨,同比增加63.4%,进口额4.25亿美元,同比增长48.3%。自2008年来中国进口包装牛奶持续大幅增长,从2008年的7000多吨,增长到2015年的46万吨,是2008年的65.7倍,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80%。但羊城晚报记者调查发现,进口牛奶虽然增长迅猛,但这些有着高利润空间的进口牛奶“活得”并没有想象中的好,运输时间长、物流铺货慢、销售不理想、质量风险等仍是困扰着进口牛奶的几大问题。有经销商甚至坦言,除了个别品牌,大多数都是不赚钱的。

A

成本不高进口牛奶量大利润空间高

7年间,进口牛奶吨数翻了60多倍,进口牛奶已经成为了各大电商、商超的“标配”品类。仅在1号店,记者看到进口牛奶品牌就有40个之多。而在百佳、OLE等超市,进口牛奶品牌普遍有5-10个。有业内人士估算,目前在国内线上线下销售的进口牛奶品牌估计已有800-1000个,比2010年时翻了3-4倍。

“这些进口牛奶品牌,有的是国外企业在做跨境代工奶粉的时候,发现液态奶市场也不错,就开始增加进口牛奶的业务,也有的是国内企业特地到国外引进的品牌。尤其是现在跨境购发展后,品牌数也跟着快速增长。”乳业分析师宋亮告诉羊城晚报记者,这些进口牛奶开始的作用是帮天猫、京东、1号店电商引流,之后在逐渐往线下商超渠道走。

宋亮估算,由于国际奶价较低,国外主要乳制品出口国的奶价多在2元/斤左右,因此进口牛奶的生产成本并不高,加上进口关税、增值税、运费和报关费等费用,1升装进口牛奶到中国的成本最低能做到4-5元,最高也不过6-7元。算上销售费用,由于在电商销售费用不高,而商超为引流,也对进口牛奶收取较低的进场费,这样一来,进口牛奶的利润空间很大,基本毛利率也能达到40%-50%。

B

价格虽高常促销实际销售不理想

进口牛奶虽然利润空间大,实际标价也高,但另一个事实是,进口牛奶也常年卖不起价,不得不做促销。如1L装的德国进口德亚全脂牛奶,虽然在OLE超市的售价是23.5元,在百佳超市的售价则是14.9元,但在1号店的售价只要9.9元;1L的新西兰进口纽麦福全脂纯牛奶,虽然在百佳的售价是14元,但在1号店只卖8.9元。而电商平台,进口牛奶多在促销。如德国进口的莱爱家全脂纯牛奶1L的平均价格只卖6.5元。

“进口牛奶真正的销售主要还是在京东、1号店等电商平台上,而在商超渠道,毕竟国产牛奶的价格已经摆在那里了,这些进口牛奶标价再高,实际上很难卖得动。”广东一位乳品经销商对羊城晚报记者说,目前卖得最好的也就只有一两个品牌,一年估计能做到7000万元左右,而其他的品牌真正赚钱的几乎没有。

广州一家大型商超的有关负责人也坦言,在传统商超,进口牛奶只是很小的品类,主要是为了丰富品种吸引客流,真正销量很小。而在该商超,记者看到,货架上的进口牛奶,有的生产日期还是半年之前的3月份。

C

营运成本高导致难赚钱

“进口牛奶这个市场之所以不好做,主要是营运成本非常高,对运输时间、保质期、物流铺货、资金周转的要求都很高,没有人能做到顺畅快速地占领市场。”上述经销商表示,其中最困扰的就是保质问题,进口牛奶一不小心就过期、变质,损耗非常大。“所以目前国产牛奶的保质期一般是180天,而进口牛奶的保质期必须要拉长到365天,才能避免大量损耗。”

另一方面则是销售局限。 宋亮表示,进口牛奶的销售区域和渠道都被固化,难以做到渠道下沉。一个进口牛奶品牌只局限在一个地区或一个省销售,有些品牌线上能看到,线下却看不到,还有更多品牌在国内能看到,在国外看不到,而且这些品牌只能浮在东部一二线城市,要再往四五线市场下沉,很难。

进口牛奶大量进口,但实际赚钱的并不多,为何大家仍一窝蜂在引进?业内人士表示,一方面进口牛奶近年确实是个风口,大家都想赚快钱,但大家又高估了市场的需求量,其实现在中国市场已经饱和,市场对进口牛奶的需求量存在泡沫。如今大部分人都在后悔,想撤离。市场正逐渐回归理性的状态。

海关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高速增长的包装牛奶进口,在7、8月增速已出现明显下降。

相关数据

●2016年1-8月进口鲜奶:42.32万吨,同比增加63.4%

●进口包装牛奶增长:从2008年的7000多吨,增长到2015年的46万吨,增长64.7倍

●目前在国内销售的进口牛奶品牌:800-1000个,比2010年时翻了3-4倍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