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无人机市场价值将达115亿美元
都说,当某个领域近乎疯狂的时候,最好谨慎为之。比如,“十一黄金周”猛然蹦出12城限购政策前的楼市疯长,又比如,去年6月12日上证指数狂飙到5178.19点的中国股市,那些在节骨眼上冲进去的狂热分子,都光荣地扮演了接盘侠的角色。
还有一个狂热的市场,出现在双创周的主会场——深圳,无人机制造的热潮给这片土地带来了“小硅谷”的“双创江湖”诨号。有相关数据显示,扎根于深圳的无人机企业占据了全球约70%的市场份额,给一句“深圳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无人机集散地”的评价,听起来并不为过。
无人机刚问世时,的确火爆了一阵,越来越多真人秀采用无人机航拍、亚马逊公司首推无人机投递包裹、新华社宣布组建无人机新闻采编队伍……不仅如此,在无人机这个垂直领域,除了消费级无人机之外,还有工业级无人机,即针对B端群体的划分,比如交通、安防、监测、救援;还有最近急剧升温并且硬性刚需的农业生产——植保无人机,竞争激烈程度不在消费级无人机之下。
似乎在各行各业都能看到无人机的身影,因此无论是跟风还是作为科技储备,世界科技巨头几乎都有了自己的无人机项目,而支撑这些科技巨头涉足无人机产业的动力,是预计2023年市场价值将达115亿美元的庞大市场。
近年来,科技圈最火的项目逃不出三个主题:人工智能、AR/VR及无人机。其中,无人机已然成为当前科技消费领域的热点。成为热点,自然就会吸引资本的到来,这些年能够掰着手指头数出来的,不外乎红杉投资了大疆、GGV投资了亿航、深圳雷柏科技投了零度、乐视体育投资了Lily无人机、人人战略投资了星图、顺丰和北极光投资了智航。从大洋彼岸的亚马逊,到国内的顺丰、圆通,现在又到达达,达达联姻大疆,试水无人机。或许今后,当你使用达达,不再是快递员开着电瓶车来送货,而是用无人机送货到你家。
无人机不像其它的一些高科技产品,可远观不可亵玩,打开淘宝首页输入“无人机”,相关搜索达3.89万个,价格从几百元到数万元不等。其中“无人机航拍器”按销量排名,单店最多一个月能卖出3000多件。
但在无人机市场坐拥广阔前景的同时,随之而来的各种隐患也逐渐显现。2016年6月11日,波兰华沙国际机场发生无人机干扰民航客机降落事件;2016年5月28日,我国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发生无人机阻碍航班正常起降事件,导致55个航班延误……
事实上,现阶段,我国无人机应用基本面临着“适航认证没有统一标准”“作业运营缺少合法实体”“操控培训亟待完善”“空域管理难以实施”等诸多限制,这些限制因素的根源在于安全监管的困难。对于无人机市场来说,安全是第一要义,虽然娱乐级的无人机操控员不一定需要拥有驾驶资质,但是无人机操作的相关知识急需普及。无人机的技术原理不一定很难,但这毕竟是在天上飞的产品,出现炸机等问题就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试想,当无人机送货成为流行趋势,但经常爆出撞机、炸机等消息,让我们情何以堪?由于无人机的研制门槛很低,却没有相关资格审查,其可靠性难以保证。或许,只有为无人机制定飞行的适航标准,才能让无人机任性地飞起来。
无论哪个领域,一旦接近消费市场,与场景的结合是绕不开的话题。无人机亦是如此,有业内人士说,现在无人机企业已经有好几百家,市场没办法支撑这么多企业活下来。因此,如果还有创业者新进入无人机消费级市场,基本没有机会了。唯一的希望是无人机企业开发出新的应用场景,让消费者得到意外的使用体验。无人机快递、无人机送礼、无人机航拍……这应该是目前无人机普遍使用的场景,其实,即使是一样的应用场景,只要能为消费者带来不一样的体验,也是成功的关键。比如,无人机通常都是采用GPS定位技术,而GPS定位在室内场景下存在较大的难题,如果无法定位,无人机存在较大的隐患。因此,室内定位是厂商角逐的重要方面。大疆推出的Phantom3便加入了室内飞行功能,这项技术获得了国外媒体的赞誉,也算是在室内应用上的创新。
无人机发展到最后,比拼的是技术积累,谁掌握的技术更多,谁就能在竞争中占得先机。在关键场景上,谁能解决痛点,谁就能够取得突破。
脑洞再开大一点,无人机也可以算是智能机器人的一种,所实现的方向就是更智能、更自主地飞行,是工业生产的辅助性设备,操作者可以不用考虑太多,即可以完成事先设定的任务或者程序。或许未来,无人机有可能变得“比汽车更加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