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逊漂流记》定档10月4日 定档预告及海报发布
在9月15日中秋圆月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发射,预示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新阶段。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测控通信指挥部指挥长、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副主任李剑表示,本次任务在关键飞控技术上,面临5大全新挑战。
首先是中长期定轨预报精度要求高。天宫二号交会对接轨道比天宫一号高出几十公里,需要在飞船发射前20余天实施轨道维持,同时兼顾调相、圆化和轨道高度控制,对长时间轨道预报精度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是对接轨道远导控制策略设计与验证。为适应空间站交会对接任务目标飞行器不进行调相的控制需求,神舟十一号飞船需具备在初始相位差、入轨远地点高度的一定范围内进行交会对接的能力。北京飞控中心需重新设计远导控制策略,应急控制策略也进行了相应调整。
三是短弧段快速测定轨。神舟十一号远距离导引第5次控制与自主导引段第一脉冲控制的时间间隔仅为2圈,定轨时间仅1圈,对短弧段定轨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是返回前快速轨道控制。为验证飞船快速轨道控制能力,飞船返回前的轨道维持采用一圈内两次变轨的控制模式。
五是伴星飞越观测及驻留轨道控制。在组合体运行阶段,中心要控制伴星实现飞越观测组合体等试验;同时还要实现驻留点捕获、驻留点保持、驻留点转移等复杂类型控制,驻留及飞越轨道精度要求高。
除了技术挑战之外,北京飞控中心还面临很多潜在风险:航天员在轨飞行长达33天,要求地面飞控人员长时间值守,飞控软硬件系统高强度不间断工作,地面测控网全时段连续跟踪,对测控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及各类应急情况下系统综合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飞船太阳帆板任意偏置角跟踪太阳功能验证、人机协同在轨维修、伴星释放及飞越探测等崭新的在轨试验对轨道控制精度、系统间协同配合、地面监视判断要求都很高。
“挑战虽大,风险虽多,但我们已做好准备,充分考虑了各种情况下的应对预案。”李剑表示,北京飞控中心从完善方案预案到关键技术攻关,从组织联调演练到强化岗位训练,均已做好万全准备。
-
高端铝型材将以轨道交通为起点驶入轻量化蓝海
2016-09-21 -
机械设备行业研究报告:“PPP+城轨”将成轨交投资机会重头戏
2016-09-21 -
机械设备行业市场报告:“十三五”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建设面临爆发
2016-09-21 -
全面解读《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版
2016-09-23 -
马斯克首次详细描绘了他太空探索计划的技术细节
2016-09-28 -
机械行业投资报告:轨道交通迎来发展高峰
2016-10-08 -
交通部起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
2016-10-10 -
机械设备行业调查报告:第三批PPP项目落地 城轨建设持续推进
2016-10-18 -
国家发改委密集批复多地城市轨道交通规划
2016-10-21 -
四季度关注七主题:海绵城市PPP债转股深港通榜上有名
2016-10-20 -
机械设备行业市场报告:城轨建设驶入快车道
2016-10-26 -
装备制造行业研究报告:工程机械行业或许迎来修复
2016-11-01 -
中国航天的未来之路将怎样走?2017年将发射首艘货运飞船
2016-11-21 -
轨道交通产业未来:长株潭将成“全球轨道交通博物馆”
2016-11-26 -
轨道交通行业市场报告:轨道交通基础建设进入第三次发展浪潮
2016-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