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 >

绿色金融首次被纳入G20杭州峰会 将给世界带来哪些有益经验?

时间:2016-09-05 12:27:00 来源:

北极星节能环保网讯:G20杭州峰会,绿色金融首次被纳入议程,成为助推全球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议题。中国的绿色金融发展取得了哪些成效,将给世界带来哪些有益经验?记者3日为此采访了权威专家和业内人士。

“推进生态文明发展,建设美丽中国,金融是非常重要的支撑点,涉及其中最关键的资金问题。”中国银监会政策研究局巡视员叶燕斐直言,发展绿色金融就是要动员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绿色产业,同时更有效地抑制污染性投资。

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达到7.26万亿元,占各项贷款的9%。其中,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1.69万亿元,节能环保项目和服务贷款余额已达5.57万亿元。

“仅第二类节能环保项目和服务带来的环境效益,按其贷款支持资金的比例算,预计可年节约标准煤1.87亿吨,相当于北京7万辆出租车停驶298年,节能环保的效果非常显著。”叶燕斐说。

截至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是全球仅有的三个建立了绿色信贷指标体系的经济体之一。就在几天前,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指出,随着指导意见的出台,中国成为全球首个建立了比较完整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的经济体。

“这无疑突显了中国政府对绿色发展和绿色金融的重视程度。”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评级副总监俞春江说,指导意见首次明确了绿色金融要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方式向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等领域投入资金。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污水处理、新能源、地铁建设等都是中长期项目,目前主要靠银行贷款。但由于银行面对期限错配压力,贷款期限较短。因此,让银行发行中长期的绿色金融债券、让企业发行中长期的绿色企业(公司)债券,有助于缓解绿色项目融资难问题。

动员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绿色产业,政府在适当领域运用公共资金给予激励也十分必要。

“许多绿色项目由于其正外部效应没有被完全内生化,收益率略低于市场水平,社会资本可能不愿介入。”陈雨露表示,有必要通过贴息、担保、再贷款、PPP模式等办法来降低其融资成本或提高其收益,同时提升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率,更好地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

“政策为绿色融资创造便利条件的同时,也要避免原本不符合绿色融资条件的发行人或贷款人通过绿色金融获得了绿色资金。”俞春江建议,监管部门或自律机构在认定绿色债券时,可让第三方绿色评估机构对发行人进行认证或评估,以防范“洗绿”风险。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