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 >

房地产去库存是否顺利成为中国经济转型能否获得突破的关键

时间:2016-08-31 14:30:00 来源:

在中国经济下行的行情中,房地产和基建仍然势不可挡。2016年,在销售额大幅增长的背景下,房企加速囤地。截至8月底,年内抢地积极的房企合计拿地4093亿元,整体看,相比2015年同期的1864亿元上涨了120%。

最近两个月,国家发改委密集批复了12个基建项目,总投资规模达2849亿元。如果房地产投资不出现大幅下滑的情况,专家估计下半年基建累计同比增速将反弹至25%左右,从而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年底回到10%左右,大致和去年持平。

地产投资和基建投资向来是稳增长的两个“法宝”,道理很简单。地产投资占到了总投资的1/4,基建投资占到接近1/3。两者合起来已经是投资的大半。投资中剩下的相当部分是制造业投资。在经济放缓的大势之下总需求疲弱,去产能压力加大,实体经济中的制造业企业显然不会有太强投资扩产的意愿和能力。

稳投资、进而稳增长,任务只能落在地产和基建肩上。如今几乎所有人都会说,通胀之下,资产缩水,只有买房子才能保值增值,开发商和购房者基于这样的市场共识,一同添柴加火烤热土地市场。

截至目前,已发布中报的房企达101家,营业收入总额5228亿元,同比增长37%。但值得注意的是,房企资金杠杆大幅提高,资产负债率达65.68%,负债总额高达3.74万亿元。

房地产之于中国经济“责任”重大,以至于“大而不能倒”。房地产是否稳定,直接决定了中国居民家庭财产的状况,以及金融系统当下和未来的状况。而房地产去库存是否顺利,成为经济转型能否获得喘息和突破的关键。

疯狂抢购致地价高涨,杠杆高企,风险重重。房企激进,一旦未来房价涨幅放缓,高地价的压力将集中爆发。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提“抑制资产泡沫”,国内监管政策与资产泡沫的博弈已从观望进入实质介入阶段。

一个问题总有此消彼长的两面性,资金大量涌入楼市让实体经济丧失了造血功能,吸干了实体经济的元气,在全民为了房贷努力奋斗时,自己的偿还能力却在变相下降,这便是房地产绑架中国经济的逻辑。

随着基建投资的高速增长和资本存量的快速积累,简单粗暴的投资必然不会是长久的良方。上一轮货币宽松和财政刺激的环境下,国企盲目投资酿成的苦果直到今天仍在发酵。去过剩产能的战役里,还不起债的大型钢企煤企事实都在为“昨日”的野蛮投资买单。

如今的基建投资仍然面临效率的老问题,这些基建项目如果不能够拉上民资一起干,依旧无法激起中国经济的活力与热情。而一般投资如把控不当极易导致产能过剩,在化解过剩产能的当口,此险不得不防。如今的投资绝不能够救助落后产业,这是避免4万亿后遗症的警钟。

因此引导房地产市场的理性投资、基建项目民资的有效进入,直接关系着房地产和基建投资,更关系着它们到底是中国经济的解药还是毒药。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