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辅料行业终于迎来了久违的东风
所谓的流动性陷阱,是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一个概念,指货币政策无法再刺激经济的情况,届时无论降低利率还是增加货币供应都于事无补,资金始终不愿意进行投资。
这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很多国家都碰到过这个棘手的问题。从1955年到2000年,美国1.7美元的债务平均可以带来1美元的GDP增长,但是到了2000年,债务与GDP的比例不断恶化,现在想要获得1美元的GDP增长差不多要投入3.3美元。
中国的情况也不乐观。早前,野村分析师江丽(Sophie Jiang)的研究结果显示,若从每增加一个货币单位所能创造出的经济产出角度测算,中国的流动性效率已经大幅下滑,降至记录最低水平,且为2009年初以来的最大降幅。
据路透,以滚动年化数据来看,现在中国GDP要达到1元人民币的增长,就需要5元人民币以上的新增信贷,这甚至高过2009年时的水准。
但全球范围内这一现象的出现却更值得担忧和警惕,尤其是大多数人观念中依然认为认为储蓄是一个好习惯。这时候你很难说服大众,为什么这对全球经济来说其实是一个“灾难”。
FT援引花旗的一份报告对这个问题做了一些有意义的总结:
长期利率目前不断刷新低位,但从更长的时间跨度来看,其实这是持续了将近40年的趋势的延续,这段时间里债务在不断加速累积。
但问题是,债务并没有投向新投资,而是大规模流入房地产或者消费领域的存量资产,“游戏”的结局就是经济衰退刺激决策者不断削减实际利率,进而鼓励杠杆,这反过来带动了提前消费或投资,考虑到利率下行的空间不断被耗尽,这又创造了新的问题。
这种观点有点类似于长期经济停滞理论。我们推断,尽管现在全球利率处于低位,但自然利率(natural rate)更低意味着利率可能会比原先预想的还要令人沮丧。
其中的核心问题是,如果储蓄资金依然在追寻存量资产或者消费,而不是进行投资或者产能扩张,那么这块经济的大蛋糕迟早要萎缩或者停滞。
这有可能成为全球性现象吗?花旗团队的答案是YES。在他们看来,流动性陷阱(长期经济停滞现象的征兆)通过四种渠道向外输出:
1,在低利率环境中资本市场可以传导长期经济停滞和经济衰退。
2,为了提高本国的经常账户盈余而采取以邻为壑的政策。
3,储备货币会承担不成比例地全球流动性陷阱,因为安全资产匮乏。
4,大规模财政扩张可以消除长期经济停滞。
另外欧元过剩的现象值得关注。花旗指出,2015年欧元区对过剩现象的贡献相当于GDP的3.2%,日本是3.3%,中国是3%。
FT的总结非常到位:如果各国想要无限扩张国际盈余,他们就需要重新将储蓄投入到海外投资中,若非如此,这些储蓄终将约束全球经济增长,并将一切都变成一场简单的零和游戏。
-
美联储官员:货币政策不应该是维持金融稳定的工具
2016-07-12 -
二季度GDP增速或与上季持平 施策 “宽财政、稳货币”是共识
2016-07-12 -
全球“央妈”大放水 货币政策从未如此宽松
2016-07-14 -
财经观察:谁将股市推至历史新高?
2016-07-13 -
经济学家张其佐:6.7%仍是世界经济的引擎
2016-07-15 -
中国经济平稳驶过前半程 房地产与民间投资成最大隐患
2016-07-15 -
国际知名投资机构黑石看淡香港经济
2016-07-14 -
手机免费充电站技术应运而生
2016-07-15 -
增速符合预期 外界“担忧”中国经济实属多虑
2016-07-16 -
银行业投资报告:货币政策再度宽松预期逐步升温
2016-07-19 -
盛来运用五个字形容上半年中国经济
2016-07-15 -
中国经济半年报透出三大积极信号 下半年供给侧仍是发力领域
2016-07-16 -
浅析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的趋势性特征
2016-07-15 -
英国央行与IMF唱反调:退欧没什么太大影响
2016-07-21 -
中国合作经济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合作经济高层论坛隆重召开
2016-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