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 >

环保圈内那些备受资本青睐的业务

时间:2016-06-28 10:11:00 来源:

北极星节能环保网讯: 东江环保近日发布公告,实际控制人张维仰溢价27%将股权转让给大型国企广晟公司。有证券机构分析,随着环境质量考核目标趋严和环保行业进一步整合,优质民营环保企业将越发受到国有资本青睐。优质民营环保企业引入国有资本也可在资金、资源方面提升综合竞争力,助力PPP业务拓展,涉及大气污染治理、环境监测等领域。

新一轮PPP项目中,海绵城市、危废处理等环保细分领域被看好

今年6月12日,财政部、环保部、科技部等20个部委联合发布通知,在全国启动第三批PPP示范项目申报筛选工作。

据了解,第三批的PPP项目申报按照行业领域分为交通运输、市政公用事业、综合开发、农林水利与环境保护和社会事业与其他5组,其中有3组与环保密切相关。

证券机构分析,此次项目重点强调环保行业。同时,由于海绵城市建设涉及内容范围广、政府重视程度高,是稳增长的重要投资领域,预计有望在第三批试点项目中占据较高的比例。未来两三年内,海绵城市将是环保行业持续且较大规模的投资机会。

今年年初,东方园林曾发布深度报告,坚定转型海绵城市与危废处理。在市政园林项目景气度下行时,东方园林水环境布局万亿级别海绵城市市场,累积了大量PPP订单。

报告称,预计海绵城市整体市场空间达万亿级别,公司原市政园林业务已累积下相关景观、生态、水利相应技术与涉及经验,通过建设海绵型公园、绿地等参与海绵城市市场,公司2014年12月以来获得水环境(包括海绵城市)订单已达约400亿元水平。随着海绵城市、“水十条”下水环境治理市场高速发展,公司未来有望进一步获取订单,此部分2~3年内增速有望达到50%。

在危废处理方面,东方园林通过并购进入这一高景气度市场。目前,东方园林已收购申能环保、金源铜业与吴中固废等企业,加码危废业务,其中吴中固废具有区域垄断地位,随着未来产能增加,收入有望进一步提升。

我国目前危废实际年产量超7000万吨,而危废实际处理处置量仅占当年危废产生量的38%左右,且历史已累积大量危废。但是,目前国家核准利用处置规模速度并不足以应对新增与历史累积危废,且危废从项目启动到最终运营需要大约3年时间。因此,专业人士预测,短期内危废产能供不应求状况难以改变。

据证券机构测算,我国危废年处理缺口在千亿级别。危废处理实行资质审核制度,通过正规渠道核准的危废处理率不足20%,且中小企业多、规范少、市场无序化竞争严重。未来市场弥合资质趋严下正规、大型、规模化的危废处置企业存机遇。

在此机遇下,东江环保近日发布公告,实际控制人张维仰溢价27%将6068万股(占总股本6.98%)转让给大型国企广晟公司,且未来仍将进一步转让6103万股(占总股本7%),股权全部转让完成后广晟公司将成第一大股东。

据了解,广晟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广东国资委,目前拥有22家一级企业,是境内5家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方。此次广晟公司收购东江环保股权,代表了国有资本在危废处理领域的一次重点布局。

地方国企“曲线救国”,通过外部扩张布局国内环保市场

一方面,国有资本通过直接并购民营企业进军危废处理等热点环保领域。另一方面,有的地方国企开展“曲线救国”,通过并购国外环保类企业,进入环保市场。

不久前,市场热度高涨的环境监测领域,也迎来了国企并购国外公司的消息。我国上市公司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交科”)近日发布公告称,公司已在美国设立全资子公司,并拟通过美国子公司以合并方式收购全球最大环境检测公司TestAmerica100%股权。

中国环境修复产业联盟秘书长高胜达分析认为,这是环保行业一项很大的国际并购,预计并购金额会超过去年永清环保收购美国的IST公司。

苏交科有关负责人称,并购意在实现其全球化扩张的战略布局,同时吸收TestAmerica先进的环境检测技术和系统,另一方面苏交科也将帮助TestAmerica在美国发展的同时进军国际市场,特别是环境服务需求激增的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市场。

一位环保检测企业的负责人介绍称,虽然TestAmerica是美国和全球最大的环境检测企业,但TestAmerica并没有走出美国市场,因此这次并购如果可以成功,对其走出美国市场将有所帮助,但海外市场的开拓并不容易。

据了解,TestAmerica2015年营收为15亿元人民币,如果按照15%的利润率来算,考虑到美国公司市盈率水平比国内低的背景,预估市盈率为4倍,那么预计此次收购价格大约在8亿元左右。

根据苏交科2015年的财报,在环保板块,苏交科将进一步发展环境监测与整治能力,在环境监测、水体与大气污染治理、污染场地生态修复等研发方面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探索市政污水业务发展的PPP模式。公司将加快探索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地下空间开发业务的发展;新材料业务加快产业化发展步伐;开展BIM、3D等协同设计研究。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