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基因私募融资估值过高 投资机构平均浮亏近12%
2015年12月,一家年利润2456万的公司进入IPO创业板排队序列。而在IPO前的最后一轮融资中,它的估值高达200亿,市盈率高达814倍。而据Wind数据显示,2015年12月31日,创业板平均市盈率不到70倍。
最近两大出行平台围绕市场份额、融资规模的激烈对决,引起了市场的热议。据《上海证券报》消息,作为本土的出行平台滴滴出行在新一轮融资中,估值将超过250亿美元。一级市场资产估值过高,已经成为业内公开的秘密。而受资本疯狂追逐的创业公司,是否能为投资机构带来收益,却还要打个问号。
在变现路径上,创业公司通过IPO在证券市场公开发行股票,而投资机构在禁售期后出售所持的股份获得回报。这种变现方式无疑被投资圈公认为是最好的退出方式。然而,IPO真的是投资圈赚钱的万金油?而肩扛超高估值的企业,真的能通过IPO带给投资者足够收益吗?
近期受资本市场关注的一家医疗类高科技企业则是一例。2015年12月,一家年利润2456万的公司进入IPO创业板排队序列。而在IPO前的最后一轮融资中,它的估值高达200亿,市盈率高达814倍。而据Wind数据显示,2015年12月31日,创业板平均市盈率不到70倍。
这家公司就是被誉为“国内基因测序龙头”、“基因测序界的腾讯”的华大基因。市场人士估计,该公司IPO发行价导致其投资机构单家最高浮亏额超4亿元。
投资机构平均浮亏近12%
据招股说明书显示,华大基因首次发行股票数量不低于4000万股,计划募集资金17.32亿元,通过计算得出发行价为43.3元/股。IPO发行价导致之前华大基因在一级市场的40余家投资机构平均浮亏11.83%,其中8家浮亏达到22.23%,单家投资机构最高浮亏额超4亿元。
一位股权投资基金高管对人民金融表示,华大基因IPO时市盈率达到814倍,唯一可被投资者接受的原因就是企业的爆发式增长。然而人民金融翻阅招股说明书,华大基因在2012年、2013年、2014年的净利润分别为1692万元、6313万元、2456万元,显然不符合“爆发式增长”的描述。
某投资界资深专业人士向人民金融表示,IPO发行价导致投资机构巨额浮亏的现象比较少见,这与行业和公司本身都有关系。一方面,很多之前参与华大基因投资的机构对华大基因的增长速度和竞争力盲目乐观;另一方面,一级市场资金过多、机构间竞争激烈,导致一、二级市场的企业估值出现倒挂现象。
业务发展无法达到投资者预估
近几年,基因测序领域是国内外的PE/VC在医疗投资领域的必争之地。
一位专注医疗领域投资的PE高管向人民金融介绍,基因测序拥有一条完整的全球产业链。其中的核心环节,是产业链上游的基因测序设备的供应制造商,这部分由以Illumina、LifeTechnologies等为代表的美国公司垄断。据报道,2010年华大基因从国开行贷款6亿元购买128台Illumina测序仪。该人士认为,华大基因本身在基因测序产业链的核心环节缺乏竞争力。
而产业链的中游,是基因测序服务供应商,以华大基因、贝瑞和康、达安基因等为代表。下游,是相关科研机构、医疗机构、制药公司等测序服务需求方。
华大基因本身业务处于产业链中段,相对入行门槛较低。但由于它在国内起步较早,具有一定先发优势、便于抢占市场份额,从而被投资机构看好。
然而,随着行业发展,越来越多企业涉足基因测序服务,激烈的行业竞争和华大基因缓慢的发展速度,逐渐弱化了先发优势。
据《昆明日报》报道,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曾在云南科技大讲坛上透露,2010年华大收入达到了10亿元,计划2012年达到100亿元。然而,人民金融翻阅华大基因招股书发现,华大基因2012年营业收入仅有7.9亿元,不到预计数额的十分之一,2012年全年净利润只有1692.29万元。
股权“饥饿营销”VC投资机构缺乏专业判断
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公开表示,“我们原来一分钱资本没有,谁来我们就财大气粗把人家骂出去。”
业内人士认为,企业领军人的强势表态,会导致部分专业投资机构望而却步。实际上,这种强势却衍变成一种股权的“饥饿营销”方式,让另一部分投资机构趋之若鹜。
“非专业判断的投资机构,才会被营销手段打动”,一位专业人士感慨。PE/VC行业飞速发展,专业人才供给乏力。非专业机构盲目投资,普遍炒高行业估值。
事实上,稳健的货币政策、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加强了资本市场的流动性。而目前我国理财配置方式少,高收入人群倾向于把钱交钱股权投资基金。大量资金涌入PE/VC市场,新的投资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成立。根据CVSource投中数据终端统计,2015年全年共募集1206支基金,总规模达573亿美元,创下近几年新高。
然而,PE/VC行业的人才储备量无法跟上投资行业的发展速度,大量缺乏专业判断的投资者活跃在市场一线。最后,导致投资散户化严重、劣币驱逐良币,普遍炒高行业估值。
某投资界资深专业人士向人民金融表示担忧,总体来说,市场上好的创业项目很多,但普遍估值过高。“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创业者在疯狂融资,而聪明的投资者在等待时机。最终,创业者融到了大量资金,却失去了优秀投资人的指引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