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毒文具”不妨点名道姓 有助于涤清市场秩序
开学季到来。8月31日,江苏省质监局发布了今年文具产品的风险监测报告,主要关注对身体有害的塑化剂、有机溶剂残留量等指标。结果,笔和修正液成为有毒溶剂残留超标的重灾区。橡皮擦有90.3%检出塑化剂,超过相关标准限量的有32.3%。笔芯液中苯类物质超标率高达97.4%,只有1批次样品不超标。
江苏省文具产品风险监测报告中的数据令人触目惊心。不过,当人们想知道这些“毒文具”究竟是什么品牌时,却在新闻报道中找不到只言片语。笔者专门登录江苏省质监局官网,找到这份风险监测报告的原文,报告洋洋千字,图文并茂,各种数据分析一应俱全,但对超标文具的品牌、厂家、生产批次等信息也是语焉不详。“只曝光问题,不点名道姓”俨然成为某种潜规则。
而事实上,学生和家长作为消费者,其实有权知道市场上文具产品的真实情况。质监部门作为质量安全的“守护神”,在向公众发布消费警示时,就必须让消费者清楚地知道风险在哪里。当然,剖析质监局曝光不点名的原因,或许是担心影响企业品牌形象,以及给消费者造成恐慌。但,这种想法恰恰是错误的。因为,只有让点名曝光成为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才能倒逼广大企业把品牌质量当做生命,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生产产品;只有让消费者清楚明白地知道哪些产品合格,哪些产品超标,才能做到理性选择,远离“健康杀手”。
相反,有关部门在关键信息上的遮遮掩掩,只会助长无良厂家滥竽充数的底气,导致毒文具现象屡查不绝、屡禁不止。而消费者在挑选文具时就只能跟着感觉走,“隔着布袋买猫”,如此“盲选”对于规范生产诚信经营的厂家无疑是不公平的,甚至会起到劣币驱逐良币的负面效应。
因此,除了在生产环节加强监管、从源头遏制“毒文具”外,定期对市场上的产品进行抽查检测,详细披露不合格产品的相关信息同样不可或缺。这样一来,既满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也有助于涤清市场秩序,引领行业健康发展。
投资热点排行榜
有价值的产业投资参考
中投顾问
产业投资咨询服务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