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钟之声绕梁未绝,联想控股怎么了
说起联想,耳熟能详,大家可能听说过神州数码,联想控股,联想弘毅,君联资本等等一系列品牌。也许直觉上你会觉得联想集团是联想整个架构的终极控制公司。
不是,最终控制公司是联想控股。柳传志担任一把手的联想控股。
这家公司在六月底成功上市,发行价为42.98港币,一共发售3.52亿H股,融资151.7亿港币。但上市当天即告破发,收于42.95港币。也就是说,24家国际基石投资人和数以万计的零散股东当天就亏钱。
敲钟之声绕梁未绝,破发即在眼前,这对后续股价是个不祥之兆。
事实果真如此。不到40个交易日内,此股狂泻8根周线,只有一根是绿色,其他根根红,而且越跌越颓废。
昨日收盘,联想控股股价仅为惨淡的27.85港币,比IPO发售价足足缩水了36%,这还是因为昨天恒指涨了不少的缘故。若按前天的收盘价,这个跌幅接近40%。
真的,两个月时间不到,股价缩水近40%,用任何标准衡量,都是一个惊人的市值损失。这和在纽交所上市的阿里破发有得一拼,因为从高点计算,阿里股价也跌了40%左右。不过,联想还比不了阿里,因为阿里毕竟曾经创造股价几乎翻番的壮举,而联想控股股价,在上市后99%的交易时间内,如那艘北大西洋冰海沉船,一直沉默在水面下。
考虑到联想上市不久,市场上尚无合适对冲工具,这种跌幅,虽然远远超越了恒生指数同期跌幅,但无论多空,竟然无人从中获利。
是的,联想控股所有股东们有痛难言,而且无处躲闪。股东们根本没有享受过抢到新股配售的快乐,只能寄托联想控股和传奇人物柳传志下一步的绝地反击。
这两个月中,联想控股不是没有试图挣扎过。在截至7月19日结束的“IPO维稳期”里,公司对超额发售的52,940,000股H股,回购了其中的49,653,100股。相当于最终超额发售了3,286,900股H股。超额发售价为每股H股42.98港币,超额发售的融资额为22.75亿港币;回购价格为每股H股37.80港币至42.95港币,即回购总花费20亿港币至22.74亿港币。
翻译成普通话,帮助联想控股上市的券商,把超额融资拿到的20多亿港币,全部用于在二级市场对抗抛售股票的股东。用股东们的钱,买股东们的票,死死想撑住股价。
但是很遗憾,撑不住。一直滑到了27.85港币。
问题来了,联想控股怎么了?毕竟不少好朋友、老客户还闷在这个曾经热闹一时的IPO里。早上把招股书翻来翻去,想来想去,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公司面目不清
作为一个投资公司,联想控股投了一堆公司,根本看不过来。
招股书上列示:控股对联想集团持股30.55%;对融科持股100%;对正奇持股92%;对汉口银行持股15.33%;对联保持股48%;对拉卡拉持股36.44%;对苏州信托持股10%;对拜博口腔持股54.9%;对增益物流持股94%;对安信颐和持股100%;对神州租车持股23.87%;对佳沃持股92.2%;对丰联白酒持股93.3%;对联泓持股90%;对星恒电源持股50.77%等等,等等。
这样你就大概懂了,联想控股就是个大PE,把资金铺洒在几十家公司身上,寄希望于这些公司中的某一家或者某几家,能够成为超级独角兽。当然,话说回来,如果这个大组合里的公司们表现一般,那么联想控股日子就很难过,因为手上毕竟是非上市公司股权,公信力不够,难以估值。即使有所谓公允“市值”,一定会被深深打上折扣。一个道理:这年头,你拿着流通股去银行或信托质押借款,顶多给你三成。若是私人企业股权,至多一成,还未必有。
所以,一般人确实看不清联想控股到底是一家什么公司,这种未来自身发展完全取决于投资组合中未上市股权的“股权集合体”,可谓面目不清。
好,如果想让面目干净一点,我们可以用分部加总法,把各家“市值”汇总到一起,用联想控股占股比例来计算一个“合理市值”。不过,这种办法,会不会让你想起一家A股百货公司:大商股份。3年,我在一家卖方工作,还曾努力向基金经理推销这只股票,逻辑是:2012年上半年,大商百货业态门店87家,合计建筑面积约360万平米,其中自有物业面积约133万平米,占比约37.1%。而这133万平米的房产重估净值,是当前市值的3.37倍,所以应该买。
这位基金经理笑笑不语。然后问我:四个女人,一个有苏菲玛索的鼻子,一个有她的眼睛,一个有她的嘴唇,一个有她的眉毛,所以她们加起来,应该比苏菲玛索漂亮?
我深呼吸了几口。
其二,涉嫌重复上市
招股书显示,联想控股2014年的总收入为2894.67亿元,其中IT业务收入为2723.44亿元,独占94.08%,联想控股用30%左右的股份就将联想集团给合并报表了。
其余业务中,除了房地产业务以115.15亿元占3.98%之外,其他业务的收入占比均低于1%。
给大家更齐全的一些数据,早已在香港上市的联想集团占了联想控股收入的94%,利润的69%,资产的60%。也就是说,联想集团几乎等同于联想控股。
那么可以冒昧问一句,这不等于是一块资产,重复上市吗?联想控股上市,发行人和投行们是如何说服了港交所,真是让人微微不解。
退后几步讲,如果柳传志和他的小伙伴们,在联想控股上再设立一家控股公司,控制了联想控股,从而间接控制了联想集团,那岂不是也可以继续去香港融资,是不是可以继续做第三家、第四家上市公司?
我能体会到柳传志无法等待其他资产成熟再上市的焦急心态,毕竟他年龄也快72岁了。不过,这种上市也是给他及联想控股增加了无穷烦恼:单一下注,风险分散不够。
有此疑虑,请问我们如何给联想控股准确估值?反正看了几份香港的分析师报告,均客气多,批评少,语焉不详,逻辑模糊,似乎很给面子。是啊,对一个面目不清的公司,这活儿挺难,必须得找一个数学功底与吟唱才能兼备的金融分析师。
其三,联想集团麻烦不小
对于深受联想集团业绩波动影响的联想控股,“你好我才好”。
可惜,联想集团不好,很不好。两周前,15-16财年的一季报显示,联想集团净利润为1.05亿美元,同比下降51%;手机部门税前亏损达2.92亿美元,而其品牌分支摩托罗拉的手机出货量为590万部,同比猛烈缩减了31%。
受此影响,联想集团声称将被迫在全球范围内裁掉3200名非生产制造员工。
在经济暗淡的这个岁月,裁人,从来不是个好事情。昨天美国一家媒体的被裁者射杀了主持人和摄影师,随后自杀。
联想集团的危机,不仅来自于传统强项PC市场的萎缩,更严重的是在移动端不断下滑。得移动端者得天下,这是毫无疑问的“船票”级的产品,如果不能排名全球前五,必然会被市场逐步忘去、抛弃。
请问,咱们周围,有谁还用联想手机?摩托罗拉手机?确实还有,但不多了。这个话题新鲜料很多,以后继续说。
其四,投资能力存疑
2008年之后,联想控股陆续涉足金融、现代服务、农业、酒业、物流、化工、能源矿产等行业,其多元化结构逐渐成型。
这次控股上市的说明书我仔细读了,特别不解的是:联想弘毅等投资机构如此盛名在外,但怎么就没见投过一家行业第一呢?组合里只是一堆零散二流品牌,或者根本没有听说过的公司。
正奇,联保,汉口银行,拜博口腔,拉卡拉,还能再列举出十几个。请问,哪家在各自行业里是个正经的第一,哪怕是个前三?问问PE行业的一些朋友,对联想的人和钱也印象极为淡薄,不觉得这是一家有相当分量的活跃投资人。
有财经杂志提过,联想控股一直在金融领域悄悄布局。据说联想系目前直接、间接持股的金融机构数量多达12家,如苏州信托,汉口银行等,总投资超过百亿元。看上去,其入股的金融机构数量不少,而且银行、保险、信托、证券、期货几乎每个细分领域都有涉足。不过拼盘虽然丰富,但却缺乏亮点,无一家实现真正实际控制,全是影响力很限的财务投资人。
不控股而能赚大市值,这是好事情,不过也有个前提,联想控股必须得有巴菲特的功力。不过,即使是巴菲特也时不常会控股式收购,而市场几乎从未见过联想这么做。
是有什么难言之隐吗?是柳传志担心联想控股缺乏复星集团般的投管能力吗,后者可是一家以控股收购闻名的上海企业。
股东们肯定很想知道这些答案。
最近A股恐怖,但联想控股也很恐怖。上市不到两个月,联想控股股价暴跌近40%,远远超过恒生指数同期跌幅,与美股阿里巴巴股价从高点坠落40%颇有一拼。
不过联想控股并非实体企业,只是联想集团的影子公司再上市而已,估值必须深深打上折扣。联想控股命运直接与联想集团相连,但联想集团主营强项的PC市场正在萎靡,而移动端亏损严重,除了大规模裁员,尚无良策。
显然,一个难以匹敌苹果、三星、华为、小米以及其他一批国内手机品牌的联想集团,企业再造和危机管理已应提上日程。从实际结果来看,联想控股的投资能力乏善可陈,其实平庸:布点量大但无法实际控制,总部可能缺乏外派管理资源,且大PE生态圈无法构建,各企业协同共振能力差,因此估值应有足够深的折扣。
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全球资本市场显然将陷于困顿,而香港股市很可能陷入超长期、超低估值和流动性萎缩并行的恶劣局面,对联想控股后续股价走势,股东们和旁观者们有理由深表忧虑。
投资热点排行榜
有价值的产业投资参考
中投顾问
产业投资咨询服务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