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热点 >

购物天堂香港不可同日而语 周大福连关两家铜锣湾金店

2015-07-14 11:30:00

 

来源:

自去年“占中”活动结束以来,香港零售市场一直未能恢复到原有水平,此次购物节希望能够成功带动香港和内地游客消费,改善香港零售业近月来大幅滑落的局面。

从6月底开始,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18周年,全港各区工商联按照传统主办为期一个月的“全港购物节”,连同全港3000余间商户推出一系列优惠活动。这次购物节打出了“撑经济、撑民生、撑商户”的口号,现场参与宣传的全港各区工商联会会董陈俊达表示,自去年“占中”活动结束以来,香港零售市场一直未能恢复到原有水平,此次购物节希望能够成功带动香港和内地游客消费,改善香港零售业近月来大幅滑落的局面。

就在活动开始后,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公布了今年5月香港零售业销货额临时统计数字,5月销售总额同比下跌0.1%,这一数字已连续第三个月下跌。虽然此次下跌幅度比起前两个月有所改善,但是自2014年下半年开始,香港零售业销售总额一路滑落,在今年1月更是同比下降14.6%,创下自2003年“非典”以来单月最大跌幅。

香港零售业如今正在遭受一场寒冬的考验。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曾俊华也在日前表示,如果零售业持续低迷,可能会给香港经济带来不良影响。

酷暑当头,香港闹市区店铺过冬

7月流火,对于香港零售商铺来说,本是打折促销、生意成交的旺季。在香港铜锣湾、尖沙咀、旺角等繁华地段,隔三差五就有店铺拉出“执笠大平卖”的横幅,更有几家店铺铁门紧锁,门上挂出了“租约期满,结业清货”的标志。

近年来,随着自由行的放开,街道上的平价老店、茶餐厅慢慢消失,大量的金铺、药房涌入繁华街道。在号称药房最多的油尖旺,平均每600名人口就拥有一间药房。但是今年以来,关门结业的店铺却越来越多。半年里,仅铜锣湾崇光百货周围不到百米的距离里,已经有三间药房关门,有的甚至是在租约未到期的情况下提前退租。就连知名品牌周大福近日也宣布接连关闭了两家位于铜锣湾的金店。

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了解,“结业清货”的店铺大多因为生意冷清而无法坚持。旺角的一家药房老板更是直言,如今的生意比起去年跌了八九成,店铺内大多药品都在低于成本售卖,目的是清货止蚀。“如今赚到的钱连每个月的租金都不够,不早点清货,租金到期都变成了垃圾。”

生意冷清的不仅是药房。过去人头攒动的金店、化妆品店都遇到了同样的难题。知名化妆品连锁零售商“莎莎”的一名店员表示,虽然不至于“门可罗雀”,但是人流量明显减少。“过去我们开三个收银柜,队伍都能排到门口去,现在基本上一到两个就足够了。”

数据显示,2012年香港铜锣湾曾以每平方英尺3000美元的租金超越纽约第五大道一举成为全球租金最高的商业街,而中环和尖沙咀紧跟其后位列第四、第五。但是今年以来,香港商铺开始大幅度降租。

铜锣湾街道上一家地产中介公司的职员表示,上个月刚刚成交的位于骆克道的一家约185平方米的店铺,房租由之前每月88万港币减至55万港币,跌幅多达40%。

国际房地产顾问公司戴德梁行5月23日发表报告指出,香港核心零售区2015年上半年店铺租金下跌约20%至30%。去年中至今,铜锣湾罗素街铺位的租金累计下跌43%,尖沙咀广东道和中环皇后大道中分别下跌33%和10%,以上街道店铺租金目前基本已回落到2011年至2012年的水平。

放低身段,国际大牌纷纷打折

遭遇寒冬的不仅仅是街头店铺,就连商场里的奢侈品巨头如今也发觉“年关难过”。

不同于内地大多奢侈品店铺的清静少人,以往香港的名店往往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店内柜台前堵着十几名顾客高举手指喊着“这个、那个”,店外街道上排起数十米长龙的场面曾不断见诸媒体。但今年以来,冲进店里的顾客不再随意挑选,而是奔着那些直降数千乃至上万元的款式,而那些还没降价的包袋则无人问津。

时代广场连卡佛的一位柜员已经数不清有多少从来不降价的名品店在今年打折促销了,但她表示,肯定比过去5年来加起来的还要多。她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往年从来不打折,VIP也仅仅是9折。但是今年最低的折扣一路降到了5折。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营业额变少。打折以后看起来好像生意还不错,但比起往年来差远了。”

与奢侈品一样遭遇此次寒潮的还有珠宝类商品。香港市值最大的珠宝公司周大福主席郑家纯此前表示,今年港澳地区市场的消费意愿已转趋疲弱,在2015财政年度,港澳地区的销售额相比上一财政年度下跌32.8%。

跌势难止,访港旅客消费放缓成为主要原因

香港零售管理协会主席麦瑞琼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内地访港旅客增速放缓成为影响香港零售业业绩的主要原因。

作为“购物天堂”,香港一直以来都以“购物”作为吸引游客的卖点。在过去10年里,旅游业占香港GDP比重约为4.7%,特首梁振英近日公开表示,不能忽视旅游业对香港经济所做的贡献。

而在每年访港的近6000万游客中,内地访港游客数量在过去10年中以20%的年均速度快速增长,至2014年已经上升到75%。其中,持“一签多行”签证的游客由2009年的150万人次增长到约1200万人次,占据全部内地访港游客的一半左右。

但是,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先是“占中”活动造成的混乱,“水客”问题造成的矛盾及今年4月份开始收紧的签证政策都对赴港内地游客的数量产生了影响。香港特区政府提供的数据表示,2015年以来,赴港内地游客仅增长6%,远远比前5年的平均增长值21%要低得多。香港入境接待协会董事长梁耀琳表示,之前香港每日接待大约400至500个内地赴港旅游团,但是今年春节过后,这个数字已经降到了100个。旅行社反映的情况显示,内地游客对赴港旅游持谨慎态度。对此,香港旅游业协会主席胡兆英坦言,香港“已经迎来旅游业寒冬”。

“水客”的减少也被认为是此次零售“结业潮”的导火索之一。据元朗泰丰中西大药房的老板称,之前每日药房中售出的奶粉数量约为400~500罐,而自从“一签多行”改为“一周一行”,如今的奶粉日销量连百罐都难以维持。

虽然缺乏准确的数据表明“水客”所购买的零售总额,但是“水客”的减少对香港零售业的影响并不是造成香港零售业减缓的主要原因。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数据显示,今年1—5月访港旅客人数较去年同期上升3.9%,但是过夜旅客却同比减少3.1%,不仅拉低了酒店收入,与此同时,香港的珠宝首饰、钟表、奢侈品销售额跌幅也很明显。

豪客减少,价格竞争力逐渐下滑

戴德梁行香港商业部主管林应威接受采访时表示,香港的珠宝首饰、钟表、奢侈品销售额跌幅有逐渐扩大之势,如果将这项数据与香港核心商区代表商铺租金走势、访港人数、零售业各项目销售额逐一比较,可以看到奢侈品零售萎缩对整个零售经济带来的明显影响。

在香港目前的消费结构中,奢侈品类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恒生指数分析师黄玉琦表示,香港的零售业过去几年过分依赖高端商品市场,这与香港零售业态的形成过程有着很大的关系。香港在零售招商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没有增值税和关税,所得税最高仅为16.5%,背靠内地使得很多国际品牌愿意将其作为进入亚洲市场的试验场。不仅不少奢侈品牌在香港的售价全球最低,香港贵重珠宝首饰和定制珠宝的出口量更曾经分别排行全球第五和第二位。但是自2014年年初开始,受内地反腐风暴、自由行收紧、反“水客”活动、内地扩大内需影响,香港零售业的价格优势已不再一枝独秀。

内地游客购买力增长乏力,价格竞争力下跌或许是香港零售业重挫的主要原因之一。一直以来,出没在香港名店的顾客除了内地豪客,更多的是受人所托并以此为生的“代购”。一位柜员对于“代购”的印象非常好。“他们常常一来就买三四样东西,速度很快。我们也会彼此之间加微信,需要什么可以提前向我询问价格,柜台这边也会为他们预留。”

邱展聪就是这样一个代购。曾经在香港中环从事金融业的她在2010年辞职,成为专业代购大军中的一员。据她介绍,过去几年平均每个月的收入都在5万元左右,一直到今年开始慢慢步入下坡路,有时候一个月才能赚几千元,她已经决定转行。

在邱展聪看来,香港代购这门生意已经“没得做”。在化妆品方面,自从内地降低进口关税以来,利润空间已经被大幅度压缩。“差价不大的情况下在内地也不过是多出个打车钱。”邱展聪坦言,很多人听到报价之后就自动放弃了。而之前相当“给力”的奢侈品代购,受到欧元贬值和内地降价的影响,找她帮忙的人已经越来越少。

像邱展聪这样的代购感受到的正是香港零售业目前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在世界经济论坛今年5月份发表的《旅游业竞争力报告》中,香港在全球141个国家或地区中,价格竞争力由32名下滑到127名。

多方努力,香港能否力挽狂澜

面对零售业绩一路下滑的跌势,香港特区政府一直在努力应对。

从今年年初开始,香港旅游局就推出了一系列吸引游客的措施。在目前一直到8月31日,香港旅游发展局将举办一场名为“香港Fun享夏日礼”的活动。在此期间到达香港的旅客,只需要在入境大堂前领取欢迎礼包并到接机大堂抽奖柜台出示旅游证件即可直接参加“即到即赏”的电子抽奖一次。而抽奖的游客除有机会获得由香港本地零售及餐饮商户、景点及酒店提供的超过240万份奖品外,每位参与者均有机会获得免费的CSLWi-Fi通行证。借此把香港旅游景点和餐饮购物服务一起推荐给到港旅客。

除了促进已到港旅客消费外,香港旅游局还做起了回头客生意。香港机场设置了“百万富翁游香港”抽奖活动,10名中奖者未来可以携带一名亲友再次重游香港,享受4天3夜的奢华顶级行程。

香港的大型零售商也开始开展自救行动。除了像周大福、周生生一样关闭部分店铺并暂停扩张计划外,莎莎开始利用微信推销产品、招徕顾客。而六福珠宝也开始逐渐布局电商层面。

虽然整个零售市场现在面临陷入困境的局面,黄玉琦表示,但是对于香港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完全的坏事。“比如药房,过分依赖水货客本身就是不合理的,畸形上涨的房租回落也不是什么坏事。对于香港来说,这也许正是一次可以进行结构性调整的机会,阵痛是一定会有的,关键是如何顶住,稳定香港的经济和民生。”

投资热点排行榜公众号

投资热点排行榜

有价值的产业投资参考

中投顾问公众号

中投顾问

产业投资咨询服务专家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