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推进多式联运发展 提升绿色化智能化水平
10月19日印发的《上海市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实施方案》(简称《方案》)提出,到2025年,上海铁路货运量比2020年增长10%,上海港集装箱水水中转比例不低于52%,集装箱海铁联运量年均增长15%以上,浦东国际机场国际进出港卡车航班网络通达城市数增长8%以上,新增城市物流车100%使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
业内人士表示,交通运输是碳排放的重要领域之一。上海此次出台《方案》,加快推进多式联运发展,并以此为抓手,进一步优化货物运输结构,不断提高运输组织效率,提升运输方式绿色化智能化水平,对进一步完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疏运体系,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提高承载能力和衔接水平
《方案》明确,要提升综合货运枢纽能级,强化综合运输通道能力,打造高效畅达集疏运体系,提高多式联运承载能力和衔接水平。
其中,要进一步提升以港口、机场为核心的综合货运枢纽能级。推动实施小洋山北侧综合开发,推进罗泾等港区转型发展。建设现代化、集约化内河港区,推进白鹤等示范港区建设。巩固国际一流的航空货运枢纽地位,加快推进建设浦东国际机场新型智能货站和进出口货物查验中心,提升国际邮件快件进出口货邮能力。
同时,加快铁路货运场站多式联运设施改造,优化大型物流场地及物资保障基地配套。构建层次清晰、高效有序的多级城市配送体系,完善大型转运中心和配送末端设施布局。推动传统货运场站完善现代物流功能,提升多式联运换装效率,推进临港多式联运中心建设。
上海将加快既有水运通道改造提升,加强长江口航道综合治理,推进长江口辅助航道建设。优化内河运输体系,持续推进“一环十射”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形成“连接苏浙、对接海港”格局。加快推进苏申内港线、油墩港航道整治工程,推进大芦线、大治河东延伸段等河海直达通道规划建设,疏解黄浦江核心段航运功能。加快沪通铁路二期建设,推进沪乍杭铁路前期工作落地,充分利用铁路既有线路货运能力,提升人流和物流的统筹能力。优化干线公路对外衔接,推进对外公路建设。
优化码头泊位干支衔接,加强海港与内河航道直连,提升东海大桥通过能力,推动洋山深水港区与江河铁公等运输方式高效衔接。加快推进沪通铁路二期外高桥装卸线建设,深化罗泾港区铁路专用线、南港铁路专用线规划研究。积极改善港口道路集疏运条件,研究港口规划建设专用疏港通道,探索设立集装箱专用通道。优化机场集散道路,推进浦东国际机场、虹桥国际机场周边快速路建设,提高地面集疏运能力。
加快技术装备升级
《方案》要求,提升联运装备标准化水平,提升联运装备设施智能化水平,提升技术装备绿色化水平。
推动长三角区域跨运输方式标准化集装箱循环共用。开展江(河)海直达船型研发与应用,持续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推动铁路箱型标准化,探索航空货物联运装备集装化,培育发展集装箱、半挂车等多式联运设备租赁市场。
加快智慧港航建设,推动自动驾驶船舶、自动化码头和堆场发展,探索内河高等级航道管理数字化转型。常态化推进洋山智能重卡示范运营项目,加强5G、物联网、高精度地图及定位技术在港口集疏运系统中的应用。探索无人驾驶、新能源装备在港区和堆场等场景率先应用。打造空运业务全流程智能化服务体系。在各级仓储单元,积极推广应用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等技术,提高货物调度效率。
推动内河混合动力船舶、纯电动船舶、LNG动力船舶建造和改造。协同推进船舶和港口岸电设施匹配改造,推动实现岸电使用常态化。推进船舶LNG动力能源加注设施设备建设。鼓励高速公路服务区和港站枢纽规划建设充换电、加气、加氢等配套设施,鼓励探索光伏设备在新建交通设施场景中的应用。积极探索氢燃料电池的多场景、多领域商业性示范应用,力争在重型载重货车、船舶能源清洁化领域取得突破。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降低交通领域碳排放不仅在于交通工具本身,还涉及交通行业的全产业链条。为此,要在交通工具、绿色能源供给、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结构、日常管理等方面多管齐下,做好顶层设计,全面统筹规划。
“在此次发布的《方案》中,上海将低碳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提升交通基础设施、运输装备和运输组织的绿色水平。”上述业内人士表示,此举将进一步促进全市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提升绿色交通能级,更好地构建绿色高效的交通运输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