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行业:中国核能发展与核电建设的主力军
中国核工业集闭(中核集闭)是国家核科技工业的主体、核能发展与核电建设的中坚,核技术应用的骨千,拥有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肩负着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双重历史使命,先后经历从三机部、二机部、核工业部、核工业总公司到中核集闭的历史变迁。“卜四五”作为核工业甫大工程建设的攻坚期、核科技工业体系能力建设的关键期以及核产业高质垃发展的转型期,中核集闭将锚定实现“1-2-5-30”规划目标,即“基本建成供界一流核工业集团,实现国家任务;产业经济两大跨越;全面提升国家任务、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安全发展、公司治理五人能力。
中国核能发展与核电建设的主力军
2021年,中核集团实现营业收入2467.92亿元,同比增长9.80%;利润总额216.95亿元,同比增长5.71%,资产总额为10250.80亿元,同比增长12.37%,毛利率为25.61%(+0.82pcts),净利率为6.92%(-0.39pcts),与上年基本持平。公司核能产业(将核能发电、乏燃料处理、核技术应用等合计处理)、建安业务及非核民品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51%/27%/5%。总体来看,中核集团保持高质量发展,目前已连续16年获得国资委经营业绩考核A级,《财富》世界500强排名大幅上升122位,位列371名。
横纵并举,核电全产业链一体化
中核集团基于完整的核工业产业链优势,通过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实现产业多元化发展,现已形成核电、核燃料、天然铀、海外开发、装备制造、核环保工程、核技术应用、优质民品、建安及新能源等产业领域,根据业务情况可分为核电业务、非核能源、建安业务、非核民品业务三大部分。其中在核电业务方面,中核集团作为国家核科技工业的主体单位,是我国目前唯一具备完整的核燃料循环工业体系和完整的核技术、核科技开发创新体系的企业。在核电业务方面,国内目前具有核电牌照的只有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国电投和华能集团四家。
核能发展与核电建设的主体。中核集团持续发展核电产业,在三十余年核电科研、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行经验的基础上,努力推动从反应堆、先进核燃料、安全系统设计到装备研制各领域由0到1的突破,实现从上游的天然铀开采、核燃料加工、核电站运营到核技术应用的全产业链覆盖。
强链延链,我国核工业发展的主力军
纵观核电产业发展,作为一个复杂的动态演化系统,核电产业链本身环节多、链条长,中核集团作为我国核工业发展的主力军,处于核电产业链的核心地位,中核集团一方面承担着推动核电稳健有序发展,实现我国核能产业全自主可控;另一方面,中核集团作为核电产业链领头人,也充分发挥引领作用,从强化技术出发,向应用延伸拓展,实现核能产业的强链延链补链,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一步实现技术突破与能力锻造,从而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
院所改制、混改提速,“有退有进”推动资产证券化
“一院两制”纵深发展,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中核集团近年来大力推进科研院所改革,以“一院两制”为核心,推动科研院所管理体制机制向更为企业化、市场化的方向迈进,目前集团内部改制方式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为各院所主要通过搭建“企业化运作平台”,逐步培育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增强杠杆效应等多种路径,实现科技创新成果的加速转化;另外一种则是科研院所本体直接完成改制,实现企业化运营。
强化对外合作,拓宽混改路径,深度盘活企业活力:中核集团采取“一企一策”的改革形式,根据企业发展阶段与经营机制,从资源配置、业绩考核、岗位分红、员工持股等方面进一步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同时加快引入社会资本,以混促改,全面推动企业市场化进程加速。上市公司层面,则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股权激励等形式进一步激发员工积极性,从而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聚焦内部整合与外部开拓,“有退有进”推动资产证券化:中核集团将以两核重组为契机,整体遵循“有进有退”、有目标、有重点的方式做好资本运作,随着改革提速,资本运作深入。此外,中核集团坚持市场引领,资本拉动,实施灵活型的发展策略,以中核资本及其子公司中核产业基金为实施主体,围绕新兴产业、市场、技术领域,通过产业链横向与纵向投资/并购,进一步提升集团对产业链的控制力。
中核集团旗下上市公司
中国核电601985.SH(集团下属核电机组资产注入平台)
中国核建601611.SH(核电建设龙头企业,国内海外齐头并进)
中核科技000777.SZ(集团下属高端阀门制造企业)
同方股份600100.SH(中核集团入主,“二次创业”推动公司转型升级)
新疆新华A21446.SH(集团水力发电、新能源业务核心平台)
中国同辐1763.HK(核医药龙头企业,科技引领,科研能力稳步提升)中核国际2302.HK(筑牢强核基石,建好核能粮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