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科技公司赛德美获数千万元A轮融资
北京赛德美资源再利用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德美”)宣布完成数千万元的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复星锐正资本领投,融资资金将用于工厂产能扩充和业务推广等方面。
赛德美成立于2016年1月,是一家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的环保科技公司,主要在精确化回收拆解退役动力电池的基础上,对相关材料、组分的进行循环再利用。赛德美首创了全组分物理法回收工艺并自主研发了一套全自动化产线,当前可实现动力电池90%以上的全组分回收率。
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据公安部统计,截至2022年6月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1001万辆,且仍在高速增加。同时,新能源汽车数量的提升也直接带动了退役动力电池市场规模的扩大。
今年7月,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分论坛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退役”预测研究成果:未来5年动力电池平均每年退役20—30吉瓦时(GWh)/16万吨,预计到2026年累计退役超过142.2吉瓦时(GWh)/92.6万吨。
由于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目前仍存在安全性、经济性等诸多不确定因素,拆解回收已经成为了各方都十分关注的细分赛道,且有爆发趋势。赛德美董事长赵小勇表示:“现在退役动力电池从数量上相较于前两年有很明显的增长,而且增速较快。”
从回收技术路径上来看,目前市场上主要有火法冶金、湿法冶金以及物理法回收等,赛德美采用的是物理拆解+材料修复的方式。这种技术首先通过全自动化的物理精确化拆解,将动力电池中的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五金件等组分结构进行精细化拆分,再通过材料修复工艺,将拆解得到的正、负极材料进行成分调整和高温固相修复后,最终生成修复后的正、负极材料粉体。
这种物理拆解+材料修复的回收方式相较于火法冶金、湿法冶金,在回收利用率和环保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其可以有效回收隔膜、电解液材料,虽然废旧隔膜和电解液一般不能再参与到动力电池的生产环节,但其仍可以实现材料层面的循环利用,并且可以通过回收很好地避免回收过程中的环保隐患。
赵小勇表示,不能孤立地看待材料修复,实现材料修复的前提是精细化的拆解。为此,赛德美自主研发了一套全自动化拆解装备以及与之相匹配的相关后续修复工艺流程,以保证材料修复的可行性。
在环保方面,火法冶金工艺存在高温焚烧环节,容易产生有毒有害气体,而且这种技术虽然原理简单但能耗大,回收效率低;湿法冶金也是如此,化学试剂的持续使用可能会对土壤、水源等环境造成极大地安全和环保隐患,同时由于湿法冶金工艺生产流程长,生产加工成本也较高。正因如此,目前可以在一、二线城市通过环境评测的火法、湿法回收公司并不太多。
物理拆解+材料修复由于没有焚烧、酸碱等添加剂反应等环节,环保效能很高,同时环保投入较小,也更易通过一、二线城市的相关环保法规标准,具有快速扩张和规模化运营的独特优势。这种环保效能还体现在经济性上。赵小勇表示:“赛德美的物理法回收工艺,能够在碳酸锂价格回落到正常价位时的磷酸铁锂电池回收中有效获利,目前由于碳酸锂价格处于高位,使用火法、湿法冶金同样能获利,但未来碳酸锂价格平稳下降后,这两种技术的环保压力会压榨利润空间。从这个角度来说,物理法未来的盈利能力是十分强大的。”
在回收渠道上,赛德美当前已经与诸多车企、4S店、电池企业、新能源汽车运营企业、报废汽车拆解企业等均达成了深度战略性合作,以保证上游退役动力电池回收渠道的稳定性。赵小勇表示,赛德美在2016年成立之初,就与多家车企及拆解企业进行了接触,彼时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并不大,但赛德美提前布局了这种紧密的合作关系。
近年来,市场上从事退役动力电池回收的企业正在逐渐增多,同时其中也存在格林美、邦普循环等相对大型的公司。对于市场竞争,赵小勇对36氪表示:“这个行业目前还没有形成、短期内也很难形成真正的巨头或垄断企业,同时我们也不怕竞争,没有竞争的行业不是一个健康的行业,赛德美有自己独特的技术和市场优势。”
赛德美目前拥有一个天津工厂,该工厂一期年产能一万两千吨,二期年产能达到了五万吨。此外,赛德美已经开始了技术输出,今明两年预计将在广东、江苏、重庆等地开设新的电池回收分工厂。团队方面,赛德美目前拥有员工近百名,大部分位于北京和天津,且仍在持续扩充中。
投资者说
复星锐正资本表示:“随着汽车动力电池退役期到来,电池回收利用成行业关注点。赛德美将伴随国内新能源市场对电池回收需求的爆发性增长,获得更广阔发展空间。作为锂电池回收综合利用解决方案提供商,赛德美在技术工艺、成本、环保性等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我们十分看好电池物理法回收再生技术,以及通过自建产线拆解回收实现绿色循环的商业模式,复星锐正将为赛德美持续研发和扩产提供资金支持,帮助公司提升产品竞争力,同时利用复星产业生态资源、投资及战略布局,积极推动公司与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助力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