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金融 >

密集收储中猪价平稳上涨 “猪行情”或更难以准确预测

时间:2022-06-03 16:05:05

 

来源:证券日报网

6月2日,端午小长假前的最后一个法定工作日,2022年第十批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竞价通过北京华商储备商品交易所电子交易系统进行。据最终交易结果,2022年第十批中央储备冻猪肉共计划收储4万吨,最终实际成交0.09万吨,成交率2.25%。公开信息显示,截至目前,2022年我国已启动十批共计13次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计划收储量合计39.8万吨,实际成交量合计9.99万吨,总体成交率为25.1%,总体流拍率74.9%,呈现出收储频次高、计划收储量高和流拍率高的“三高”态势。

密集收储中猪价平稳上涨

其实在第十批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正式竞价交易数日之前,第九批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竞价也才刚刚结束。5月26日进行的第九批第1次中央储备冻猪肉计划收储0.5万吨,实际成交0.5万吨。5月27日进行的第九批第2次中央储备冻猪肉计划收储3.5万吨,实际成交0.24万吨。公开信息显示,第九批第1次收储承储库为中央直属库和西藏地区代储库,第九批第2次则为社会代储库。

值得关注的是,自今年4月初第三批第2次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出现大面积流拍以来,后来多批次的冻猪肉收储成交率都很低,甚至部分批次还出现零成交。而流拍率较高的几次收储计划,一般都是由社会代储库承储。有农牧业内人士认为,社会库代储的部分批次成交率较低,一方面是因为社会库需企业前期垫付资金,一方面也是因为四月份以来猪价的上涨,猪企对于未来市场行情的期望较高,也影响了参与热情。公开数据显示,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的成交均价已由3月初第一批第1次的19135元/吨上升到6月2日第十批次的24950元/吨,折合接近12.5元/斤。

物产中大欧泰有限公司运营总监周文科认为,今年中央储备冻猪肉的收储频次和计划收储数量都较高,是因为当前生猪养殖肉料比处于低位,养殖企业仍面临较大压力,托底收购入储,是为了稳定生猪产能,以免后期猪价出现大幅波动。

“中央储备冻猪肉今年频繁大量地收储,主要是向猪企表明政府托底态度,防止猪企过度减产和行业衰退,防止价格向下回调,以进一步稳定市场。”看懂经济平台研究员王赤坤认为,“在大量出现流拍甚至部分人士认为收储会暂停时,又有大额的收储计划推出,一方面表明猪肉市场周期底部依然脆弱,需精心呵护,一方面也是在试探市场供求关系,多手段夯实周期底部。”

王赤坤认为,收储出现流拍,表明目前的猪肉价格逐步企稳,已经脱离了价格谷底,也表明市场对新一轮猪周期启动充满期待,对中长期行情的一致性看好。

周文科认为,流拍率高,说明本身产能淘汰已经足够引起供需格局的变化。

“猪行情”或更难以准确预测

6月2日,在沈阳市铁西区云峰街上的一个农贸市场看到,因临近端午小长假,猪肉价格较前期略有上涨,目前猪前腿肉的价格大约10元/斤,精品五花的价格大约16元/斤,猪肋排的价格大约26元/斤。而在今年的3月初,这些肉品的价格大约为7元/斤、12元/斤和19元/斤。

国家统计局监测到的2022年5月下旬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变动情况显示,生猪(外三元)5月下旬的价格为15.7元/公斤,较5月中旬增长了0.2元/公斤,涨幅1.3%。

2021年以来猪行情的这波快速下跌,让猪企普遍很受伤,倍感压力,自今年4月份以来猪肉价格的又一轮快速上涨,是否预示着新一轮上行周期的开启,市场上仍有分歧。

国元证券在新近发布的一份研报中判断,新一轮猪周期已经开启,但猪价的拐点仍需确认。

国元证券认为,从2021年10月上旬到2022年3月下旬,生猪价格已经演绎了一次“W”形的二次探底。按照生猪价格的最低点为新一轮周期的起点的划分标准,本轮周期的起点已经确认。

国元证券认为,连续多轮的冻猪肉收储,极大地提振了市场信心,市场看涨情绪不断积累。而行业内压栏和二次育肥现象的增多,可能会造成短期的供给增加。再考虑到上一轮周期养殖盈利的高度以及持续时间,猪价三次探底可能会出现。

华安期货在发布的一份研报中认为,4月中旬以来的猪价反弹,是供应季节性收缩和短期囤货需求上升错配的结果,叠加生猪绝对价格低,为短期快速拉涨提供了基础,但并不意味着新一轮周期的开启。华安期货表示,从养殖上市企业公布的数据看,龙头公司仍在扩张提升市占率,虽然去年至今养猪亏损较大,但并没有明显去产能。当前处于上一轮周期的尾部,生猪养殖企业有必要采取措施,做好价格风险管理工作,平稳渡过价格磨底期。

“我们目前是一个分散决策的市场,因此所有的预测都不一定准确。市场变得更复杂,对未来也不那么好判断和预测。”前述农牧业内人士表示。

该农牧业内人士对未来“猪行情”仍谨慎乐观,认为或只是一次反弹。原因在于母猪存栏数据虽有下降,但后备母猪保留很大数量,且目前大家都接受了二元回交技术,一旦行情抬头,会有源源不断的母猪很快补充上来;此外产能发展是有惯性的,2021年虽然行情急转直下,但仍有很多大企业新项目在建,并不可能被放弃掉;三是2021年的行情中,外购仔猪育肥企业受伤较重,种猪企业和自繁自养企业所受影响相对要小,并未伤筋动骨,去产能的意愿并不是非常强烈;四是一旦市场再次形成“一致预期”,那么周期就会被熨平,预期也就难以准确。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