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下冲刺IPO面临市场质疑 重营销、轻研发的“通病”难破
原标题:冲刺IPO,新消费品牌“通病”却难破 “黑马”蕉下的焦虑
凭借一把网红小黑伞在网络走红后,瞄准城市户外场景,蕉下不断拓展品类、制造爆款,年营收一路攀升至24亿元。这家营收高速增长、毛利率接近60%的公司,是近年来国内新消费市场中跑出的一匹“黑马”。然而,高增长和高毛利却没能带来可观的利润。
就在不久前,蕉下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主板挂牌上市,探究其招股书可以发现,蕉下与当下几乎所有的新消费品牌一样:重营销、轻研发。其面临市场的质疑也如出一辙:用钱烧出来的规模,有没有未来?
伞中“爱马仕”的增长神话
2013年,蕉下推出第一款防晒产品双层小黑伞,精准的定位助推产品畅销。从价格来看,蕉下防晒伞的售价集中在100元到200元之间,这个价格不仅高出老牌雨伞“天堂伞”,甚至在防晒伞品类中,也堪称“爱马仕”。
蕉下采用黑胶涂层,将伞设计得小巧轻便,借此一举成为畅销单品。蕉下还以经典款、流行色和联名款持续上新,为了迎合更多年轻用户的需求,蕉下上新了胶囊伞、口袋伞系列。2019年,蕉下的伞具销售收入达到3.35亿元,在总收入的占比高达86.9%。到2021年,这个数字达到了5.01亿元,产品毛利率接近六成。
可以看到,蕉下从防晒类产品起家,但近年来也在不断扩展非防晒类产品。数据显示,蕉下非防晒类产品收入从2019年的280万元增至2020年的7650万元,2021年更是增长了5倍,达到4.9亿元,收入贡献率从2019年的0.7%增至2021年的20.6%。
细数蕉下发展历程,会发现其经历了三次业务扩展:第一次是在2017年,蕉下开始推出防晒袖子、帽子等非伞防晒产品,这一次改变了其产品结构的单一性,尤其在服饰方面,针对不同季节的不同需求,蕉下采用不同材质,推出了保暖衣、防风服、防水外套等;第二次是在2019年,为了覆盖更多户外场景产生的需求,蕉下再次扩展品类至防晒服、口罩、披肩等;第三次则发生在2021年,蕉下开始扩展非防晒的户外产品市场,如帆布鞋、马丁靴、保暖服饰等。
灼识咨询的报告显示,以2021年总零售额及线上零售额计,蕉下均为中国第一大防晒服饰品牌,分别拥有5.0%及12.9%的市场份额。蕉下线上渠道销售优势明显,品牌全年线上零售额在中国所有防晒服饰品牌中稳居第一,同时超过第二大品牌的5倍。
如今,蕉下给自己的定位为是城市户外品牌,产品组合涵盖服装、伞具、帽子、其他配饰和鞋履,包括防晒、凉感、干爽、保暖、防水、轻便以及运动防护等。
高度依赖爆款产品
回顾蕉下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品牌是先打造出“爆款”,再拓展品类全面开花。但是,发展至今,蕉下仍高度依赖爆款产品,在品类拓展及多元化营收构成层面,蕉下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具体看细分品类。2021年,蕉下来自服装销售的营收为7.11亿元,占比29.5%;来自伞具的销售收入为5.01亿元,占比20.8%;来自帽子的销售收入为4.50亿元,占比18.7%;墨镜、口罩、袖套及手套等其他配饰共实现营收6.12亿元,占比25.4%;鞋履销售收入1.33亿元,占比5.6%。除了鞋履,基本上各个品类的占比都比较均衡。但是蕉下的主要收入依然依赖于部分网红商品。2019年,蕉下前30款热销精选单品产生的收入占据总收入的99.8%,到2021年,这一数字回落至74.1%,但仍居高不下。
从渠道来看,蕉下也是十分依赖线上渠道。2021年,公司线上渠道实现的销售收入占全部自营渠道销售收入的90.16%,线下零售门店的营销贡献率不足10%。尽管蕉下近年来也在不断扩展线下零售门店,2019年至2021年,公司线下门店数量分别为39家、42家及66家。然而,从目前营收占比来看,蕉下线下渠道对营收的贡献仍然有限。
蕉下得益于电商红利快速崛起,但随着线上流量红利逐渐消失,平台运营费提高,未来或将反噬其利润。
重营销轻研发,产品质量遭诟病
蕉下的营业收入与毛利率均实现了快速增长,但其净利润并不乐观,市场不由得问一句:利润都去哪里了?
根据其招股书所披露,蕉下在短短三年时间,营收翻了6倍还多。2019年至2021年,品牌营收分别为3.8亿元、7.9亿元和24.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50.1%,毛利率分别为50%、57.4%、59.1%,两年时间提升9.1个百分点。大部分A股户外用品上市公司都难以望其项背。
然而,其对应三年的经调整年内净利润分别仅为1968万元、3941.2万元和1.36亿元。接近60%的毛利率对应不到6%的净利率。
根据招股书数据不难发现,蕉下的营销成本十分高昂。2019年到2021年,公司分销及销售开支分别为1.25亿元、3.23亿元和11.04亿元,分别占当年收入的32.4%、40.7%和45.9%。
与高额营销费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极低的研发费用。数据显示,2019年到2021年,蕉下的研发开支分别为1990万元、3590万元及7160万元,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5.3%、4.6%、3.0%,呈逐年下降趋势。同时,招股书中提及的多项专利也大多为外观设计。
与其他新消费品牌一样,蕉下明显呈现出重营销、轻研发的特点。同时也面临着公众对其产品品质的诟病。一直以来,蕉下宣称自己产品采用了“黑科技”,其服装和帽子产品大多采用轻薄透气的AirLoop面料,具备高达UPF50+的防晒效果,并可有效阻隔超过95%的紫外线。但是有消费者表示,购买紫外线卡后,在测评过程中发现其产品防晒效果并不及官方宣传的程度。
5月24日晚间,完美日记母公司逸仙电商发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逸仙电商实现营收8.91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4.44亿元下降38.3%,净亏损2.91亿元。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蕉下正在走的路,与此前完美日记走过的路几乎一样。同样的重营销、轻研发,如今的完美日记停滞不前,蕉下会不会如完美日记一般,患上新消费的通病,还不能妄下结论。不过,蕉下等新消费品牌未来将面临更多的增长焦虑,却是不争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