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长2000多公里的京广大通道顺利实施 将有效缓解华北空域拥堵
原标题:京广大通道顺利实施 将有效缓解华北空域拥堵
5月19日零时,贯通中国南北、全长2000多公里的空中京广大通道空域结构调整顺利实施。调整后,京广大通道空域将形成“两上两下,单向循环”的运行模式,可有效解决京广航路以及华北空域的拥堵状况,优化空域结构,释放可用资源,促进节能减排,降低安全风险,提升航班运行效率。北京首都机场、大兴机场、石家庄正定机场等华北区域内部分机场班机走向有一定变化。
京广大通道是连接京津冀与粤港澳大湾区两大世界级城市群的大动脉,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此次大通道建设是民航局规划的“10+3”空中骨干大通道建设中的一条,涉及京广沿线七省二市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8个千万级机场。京广大通道中“京”主要指包括北京首都、北京大兴、天津滨海、石家庄正定等机场在内的京津冀地区,“广”主要指珠三角地区。京广大通道涉及机场众多,沿线路网结构复杂、交通密度大、拥堵节点多,建设难度大。
“航路是一个立体的概念,在空中对向飞机可以在一条航路上行驶,相互之间保持一定的水平和垂直间隔。‘两上两下、单向循环’运行模式,‘两上’指两条航线用于北上,就是从南往北飞。‘两下’指两条航线用于南下,从北往南飞。单向循环就是取消相对飞行,一条航线一个单一方向,好比‘单行线’,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安全裕度,提升航路运行效率。就好像在地面道路上,一条路都是同方向的效率远比一条路上有两个方向的效率要高。”华北空管局空管中心相关人员介绍。
在本次京广大通道建设中,在华北地区主要调整了京津冀各机场去往深珠澳等机场方向的班机走向,其中仅北京首都至港、深、珠、澳的航班单程可节省约125公里,进一步实现航线截弯取直,充分促进行业节能减排。另外,新增一条北京大兴机场去往广州的班机走向,将有效缓解航线拥堵。在由华北空管局北京区管中心管辖的郑州高空区域内取消了两条交叉航线,将减少冲突运行安全隐患。目前,由于疫情影响,北京两场航班量处于低位运行,但航路航线规划是一项长远工作,要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和战略性,尤其要对大流量情况下航班运行进行分析研判,提前筹划。
华北空管局牢固树立“空管一盘棋”理念,充分运用2019年大兴机场开航空域调整的先进经验,制定下发《京广大通道实施方案》及任务分解表,对机场、航司等各有关单位进行方案宣贯。
管制部门根据实施方案调整了管制扇区工作程序,完成了扇区容量评估,避免超容量运行,对管制员进行了培训考核,修订了管制协议及运行手册。5月11日,空管中心组织流量管理室、塔台管制室、终端管制室及区管中心等集中备勤管制员,开展了空管中心京广大通道空域结构调整过渡实施工作应急演练。演练共设计十四个场景、二十个问题,涉及到过渡方案、应急程序、风险源防控等多个方面。
设备保障方面,技术人员修改了空管自动化设备中相关的航路、航线的数据;调整了AIDC移交参数,联合中南空管局完成了北京区管至广州区管AIDC(相邻管制电子移交协议)测试工作;修改了A-SMGCS(高级地面引导控制)系统中的离线数据,确保了各类管制服务系统数据的准确、可靠。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操作检查单进行操作,完成数据修改发布、时钟服务检查等。并在离线数据生效后,对修改的数据逐一进行测试验证,仔细检查系统的主要功能,确保系统运行稳定。
5月19日过渡运行期间,管制使用提前更新的备用自动化系统进行管制指挥,在主用系统更新完成上线后顺利切换回主用系统,主备系统间无缝衔接,管制运行平稳、顺畅。华北流量系统、北京CDM系统、华北飞行计划管理系统、北京综合电报处理系统,4套系统的调整涉及航线、航段数据和航路基础数据,两类数据共计10731项也于当日更新完成投入使用。过渡运行首日,设备保障单位在原值班人员配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值班力量,对空管设备进行及时、有效、全面的运行监控。
下一步,华北空管局将强化主体责任落实,持续做好风险评估,加强管制人员培训,盯紧盯住重点单位、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分析预判安全运行的冲突点、矛盾点,进一步完善处置预案,确保空管运行安全第一、顺畅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