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迎来市场化发展新阶段
近日在京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高层论坛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向外界宣布,虽然受疫情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但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回暖。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双双突破350万辆,分别达到了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都增长了1.6倍,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累计推广量已超过900万辆。
“伴随2022年12月31日财政补贴完全退出,我国新能源汽车将真正进入市场化发展新阶段。”这是与会者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10余年发展所达成的共识。与会者认为,为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国家在聚焦智能网联、车路协同的同时,应发挥科技创新的核心作用,突破新能源汽车产业瓶颈,提升其全球竞争力。
行业持续火热
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努力克服原材料价格波动、芯片供应紧张、疫情散点多发等不利因素影响,继续保持稳定生产供应,使得行业市场持续火热,不仅全年产销量创新高,市场渗透率也不断攀升。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近日发布的《2021年新能源汽车行业运行监测报告》显示,2021年新能源汽车全年累计市场渗透率升至13.4%。目前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渗透率达13.4%,这意味着现在我国每10辆汽车里,必有一辆是新能源汽车。
从市场渗透率来看,新能源汽车发展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成效显著。这说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迈入加速发展新阶段。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分析,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经历了从政策驱动为主到政策和市场双轮驱动的发展阶段。随着今年12月31日购车补贴的全部退出,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也进入依靠市场主导的新阶段,这是新能源汽车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节点。
自2012年我国步入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阶段以来,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新能源汽车走出了一条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子。林念修介绍,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不断强化顶层设计,突出政策扶持和应用引领,在产业、科技、财税、示范、推广、应用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培育和扶持性的政策措施,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稳步发展。
“与十三五初期相比,我国新能源汽车私人消费占比已经从47%提升到78%,这反映出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认可程度显著提高,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林念修说,“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的主客观条件和内外部环境日臻优化,未来发展的前景可期,对此我们应当充满信心。”
聚焦智能网联
电动化只是拉开了这场汽车革命的序幕。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介绍,目前人们所担忧的充电难、续航短等问题正在逐渐成为过去。而造福人民,深度改变经济社会的是汽车的电动化、绿色化、网联化、智能化和共享化。最终实现智能汽车、智慧能源、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的协同融合,这是我国下一步努力的方向,也是下一步行业竞争的焦点。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姜万荣表示,汽车产业的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绿色化转型正在成为引导城市发展、塑造城市形态的新动力。推动智能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是新时代、新形势下推动汽车产业、城市和社会转型的重要路径。
姜万荣介绍,按照“需求引领、应用驱动、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循序建设、车路协同”的原则,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21年4月、12月分两批在北京、上海、重庆、深圳、广州、武汉、长沙、无锡等16个城市开展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的试点工作。试点城市重点围绕智能基础设施建设、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示范、“车城网”平台建设、关键技术研发、标准体系构建等方面,探索并积累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经验。
姜万荣介绍说,在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方面,试点城市通过打造聪明的车、智能的路、智慧的城,带动了智能基础设施、通信设备、软件服务、大数据中心等相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拉动了以智能网联汽车为载体的信息消费、出行消费。在提升城市治理方面,试点城市以数字化平台为载体,广泛连接城市道路、交通、汽车、市政设施等多个要素,汇聚多维度、多层次的城市运行管理服务数据,实现了对市政基础设施、城市环境、城市交通、城市防灾的智慧化管理。在推动解决“城市病”问题方面,智慧交通、智能公交、无人配送的推广应用,有效解决了传统燃油汽车给城市带来的交通拥堵、安全事故、环境污染、停车难等突出问题,显著改善了人居环境。
发挥科技创新核心作用
“谁牵住了科技创新的牛鼻子,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科学技术部副部长相里斌表示,从全球范围看,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深化,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从国内情况看,2022年底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将完全退出,之后新能源汽车将与燃油汽车基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在与燃油汽车竞争中,我国还需进一步加大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方面的科技创新力度,不断提升产品性能、降低成本、提高使用便利性,向市场和用户提供更智能、更绿色、更安全的新能源汽车产品。
“当前,企业已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产业技术创新呈现需求导向和场景驱动的特点,资本大量涌入也加速了技术商业化应用。”相里斌认为,关于市场化阶段新能源汽车的科技创新,我国要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把市场能够自主完成的交给市场,政府则更多地支持基础前沿与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攻关。
一是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前瞻布局全固态电池、基于新材料和新器件的新一代电驱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塑造未来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同时,针对基础领域研究特点,科学技术部在组织实施上积极探索,广泛设立“青年科学家”项目,面向未来全球新能源汽车技术竞争,培养勇于创新、勤于实干的青年科技力量;对于看不准的技术方向,支持多条技术路线并行推进,鼓励开展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创新。
二是重点突破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技术。针对当前行业面临的痛点和难点,组织力量开展攻关,采用“揭榜挂帅”等方式支持有关企业研发高安全、全气候动力电池系统,开展无钴动力电池、低重稀土永磁材料驱动电机等技术攻关,加强电池梯次利用技术研发,支持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开展技术攻关、平台搭建、标准制定、测试评价以及芯片上车等工作。
三是着力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凝聚高校、科研院所及上下游、大中小各类企业创新资源,服务全行业发展;会同有关部门加大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充分利用双边和多边国际合作机制,围绕新能源汽车、低碳交通出行与气候变化等方面,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鼓励有条件、有基础、有能力的企业主动融入全球创新链。
四是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与绿色能源科技创新融合发展。强化氢能绿色制取、安全储存、高效输配等技术攻关和示范应用,助力构建清洁氢能供应体系,支撑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发展;加强可再生能源、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新型电力系统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有序充电、V2G(车辆到电网)等新技术的应用示范。
“回首过往,我们实现了新能源汽车技术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领跑的历史性跨越。”相里斌坦言,面向未来,我国需要以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支撑新能源汽车加速实现全面市场化发展,为推动整个国家聚力“双碳”目标,实现“科技强国”和“交通强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