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性+量身定制”为民航业纾困 落实好“输血”政策
“除10条普惠性纾困扶持措施适用于民航企业外,还为民航业量身定制了五条针对性政策。总体而言,为民航业提供了止血包。”中国民航大学教授李晓津认为,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4部门近日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政策》)是对民航业的精准纾困,有助于民航业的全面复苏。
“普惠性+量身定制”为民航业纾困
“中国民航在全球率先触底反弹,国内航空运输市场成为全球恢复最快、运行最好的航空市场。与此同时,由于高收益的国际航线受影响较大,行业总体收入下滑严重,叠加油价暴涨,行业利润呈现断崖式下跌。”李晓津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民航业亟须国家和地方提供支持。
在李晓津看来,10项普惠性纾困扶持措施也适用于民航企业。其中,鼓励各地对缴纳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纳税人给予减免,以及鼓励金融机构对符合续贷条件的服务业市场主体按正常续贷业务办理,不得盲目惜贷、抽贷、断贷、压贷,民航企业最为关注。作为重资产行业,民航业房产、土地使用税负较重,贷款较多,需要各地和金融机构给予支持。5项扶持民航业针对性措施涵盖了财政补助、税费减免、金融信贷、疫情防控等相关政策措施,“止血”“输血”与“造血”等三方面共同发力,将直接支持与间接支持企业改善经济效益结合起来。
春秋航空新闻发言人张武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政策》对航空企业有不少利好,比如,有利于航空企业改善现金流、降低疫情期间的税费负担。具体而言,“暂停航空运输企业预缴增值税一年”,对于预缴增值税多的航空企业,尤其是航空公司异地分公司交的增值税大都没有抵扣项的这类企业利好比较明显。“对航空公司和民航机场注册发行债务融资工具建立绿色通道”,可以大大提高注册发行的速度。“坚决防止和避免放松防控和过度防控两种倾向,有效恢复和保持服务业发展的正常秩序。”有助于精准防控,有疫防疫,没疫就正常生活、休闲和旅游,推动跨省游熔断到更精准的跨市游熔断、跨区游熔断,会带来旅游意愿和消费热度的提升,有助于提高航空公司飞机利用率和机场旅客流量。
不过,李晓津强调,在疫情没有根本好转、俄乌冲突导致油价继续高企的前提下,相关政策可以改善民航业现金流,但在减少亏损方面不可期望过高。
落实好“输血”政策
“《政策》的出台,显示了政府助企纾困的坚强决心,为消费增长和航空业快速复苏坚定了信心。在这种情况下,春秋航空也保持了适度增加飞机运力的引进计划,今年计划再引进8架飞机。”张武安表示。
李晓津认为,民航既要争取和落实好“输血”政策,同时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实施好“止血”和“造血”的相关政策,稳住民航企业的预期,提振行业发展信心。
在李晓津看来,可以从四方面着手:一是确保重要市场主体的现金流稳定。民航业充分运用各种金融工具,争取国家和政府的政策性担保,放大金融工具、市场化融资手段的杠杆作用,拓宽民航企业融资渠道,缓解流动性困难,保证重要市场主体稳定运行。
二是争取较大幅度的减税降费。民航业准确把握民航运行特点和实际困难,争取国家、行业和地方政府出台关键的“点穴式”减税降费和降成本措施,帮助市场主体较大幅度地减负、松绑。
三是争取国家财政加大投入力度,稳住民航基建投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民航也承担着重要责任。一方面争取国家和地方加大对民航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在民航发展基金因减收无法及时到位的情况下争取社会资金,提升民航发展后劲,同时为国家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作出贡献。
四是民航业对疫情反复、油价高企要有充分思想和政策准备。尽管部分国家宣布“解封”,但国内港澳地区疫情反复造成的后果给我们提供了教训,同时俄乌冲突能否迅速平息存在高度不确定性,民航业要有充分准备,不可盲目乐观。同时考虑各方因素,行业头部企业(包括航空公司、机场和保障企业等)可以抓住机遇加快行业整合步骤,提高市场集中度,稳定市场主体结构和经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