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益市场分化,已有“固收+”基金保不住“+”
来源:国际金融报 作者:夏悦超
近两年“固收+”基金依靠攻守兼备的投资理念迅速扩张,但也正因为“+”的差异,导致这类基金公司密集成立的“网红”产品在年内业绩分化加大。
“固收+”基金要想做好“+”那部分并不容易,一旦业绩不佳恐会变成“-”。《国际金融报》记者注意到,近两年“固收+”基金依靠攻守兼备的投资理念迅速扩张,但也正因为“+”的差异,导致这类基金公司密集成立的“网红”产品在年内业绩分化加大。
以偏债混合型基金这类“固收+”为例,东方财富(300059,诊股)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2月17日,639只偏债混合型基金今年以来平均收益率为5.32%,最大收益率为37.25%,最小收益率为-5.08%(除年内新成立的基金),有54只基金平均收益率超过10%,但同时也有35只基金出现亏损。
“固收+”在分化
即将过去的2021年,对于债券市场而言可谓“小牛市”。从债市表现来看,截至12月17日,无风险利率和信用债收益率整体呈现下行趋势,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2.85%,较年初的3.18%有明显下降,同时转债市场也曾有过火爆表现。但股票市场的震荡表现却给所有参与权益投资的基金带来了影响。
记者注意到,不止是主动权益类基金因重仓主题或投资策略导致净值收益相差较大,注重控回撤的“固收+”基金在今年的业绩表现上也有明显分化。偏债混合型、一级混合债基、二级混合债基等以债券资产做底仓,通过股票投资、打新或其他更多资产来让收益变得更加有弹性,相对纯债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会更高,也就是业内俗称的“固收+”基金。
“如果是纯债券的基金,全年收益率相差也不会太大。”某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固收+”基金的比拼关键还是权益类资产的配置,在今年整个震荡市场行情下,“+”的那一部分成为了影响收益的较大因素。
但有些“固收+”基金不但没有“+”,反而出现了“-”。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2月17日,今年有5只一级混合债基、30只二级混合债基和35只偏债型混合基金收益率为负。
对比来看,上述三类“固收+”基金今年以来最高收益率分别为42.22%、44.8%、37.25%,最低收益率分别为-7.5%、-14.91%、-5.08%。三类基金都在业绩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化,但整体平均收益率依旧略高于纯债基金。
今年以来,一级混合债基平均收益率为6.96%,二级混合债基平均收益率为7.65%,前者主投债券,包括纯债和可转债,“+”的那一部分收益主要来自可转债,后者则在可投资债券的基础上能够投资股票。偏债型混合基金平均收益率为5.32%,这类基金除了可以投资股票和可转债,还可以参与股票打新等资产的投资。
“固收+”如何做
市场人士曾将“固收+”基金比喻成“六边形战士”,当市场整体机会不大,并处于震荡区间时,需要靠精选个股来寻找机会,“固收+”的可攻可守属性得以发挥。
某公募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像今年这种极致分化情况,“固收+”基金的管理难度并不小,一旦管理不好,很有可能会变成“固收-”,有些固收背景出身的基金经理可能因为能力圈范围内不太能驾驭“+”的那部分权益投资,应该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相对更好。
记者了解到,有些基金公司在发行“固收+”基金产品时,会选择配双基金经理,一名主投债券的固收类基金经理,和一名主投股票的权益类基金经理。某“固收+”基金经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固定资产和权益资产的仓位大概是7:3,会和管权益投资的基金经理共同做好基金仓位的配置。
中加科丰价值精选基金经理冯汉杰负责的是“固收+”的权益投资,他表示,权益投资策略均适用于权益或“固收+”的权益资产,即自下而上精选个股,注重安全边际,重视风险和收益的均衡。在投资理念上,他更偏向价值,对过热泡沫个股左侧就会退出,不会追高,风险也降低不少。
如何选择“固收+”基金?冯汉杰认为,与选择其他基金一样,投资者应先理清自己的投资偏好和需求,然后观察不同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看哪个更匹配自身的投资偏好和需求,同时还要考察基金经理言行是否一致。要选择在资产配置上下过功夫、稳定性比较好的基金。
嘉实基金“固收+”投资总监胡永青表示,用长周期的视角来看,中国以股票和债券为代表的资本市场,股、债双牛的趋势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从长周期的角度看好这两类资产的表现。
从做“固收+”产品来讲,胡永青希望通过权益类资产或者和权益相关的资产获得一些Beta之外的Alpha收益。对于如何保证获得稳定的Alpha收益?胡永青表示,一是要做深度研究,包括产业研究、行业研究和个股的研究。二是通过科技赋能的方式,给投资框架进行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