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肉品牌米特加获数千万元第一轮融资
植物肉在国内尚还算是一个小赛道,但这并没有影响资本对它的青睐。
投中网9月28日消息,植物肉品牌米特加近期已经完成了第一轮数千万元的融资,由番茄资本领投,占股5.04%,山东赫达跟投,持股增加至32.01%;此轮米特加投后估值大约为4.2亿元。
投中网获悉,此次米特加进行融资,并选择番茄资本,也是出于资源型融资,钱是其次,通过资本接入更多行业资源更为重要。“番茄资本是行业第一支专投餐饮的机构,所以我们选择了它,”米特加合伙人兼市场总监陈明说。
拥有“国内植物肉第一人”的公司
u1s1,米特加是一家很年轻很年轻的企业,成立于2020年。
但如果要讨论这家企业为什么能够顺利融资——投中网获悉,在本轮融资过程中,多家机构对企业抛出橄榄枝,其中不乏一线主流基金,这家企业的背景信息的确亮眼。
首先,米特加的参股股东为上市公司山东赫达股份,后者持股32.01%。山东赫达研发的甲基纤维素MC正是植物肉的主要原料,山东赫达是世界第三大MC生产商。背靠山东赫达,这为米特加打通供应链提供了不少助力。第二,米特加在研发方面的核心人物正是被誉为“国内植物肉第一人”的科学家张晓敏。据了解,这也是番茄资本决定投资米特加的重要原因之一——公司研发能力较强。第三,米特加拥有自己的产品工厂,此次融资资金也将用于建设年产能3万吨植物基的工厂,如果建成,这将会是世界最大单体植物肉生产基地。
根据官方资料,在核心原材料价格上,相比其他植物肉厂商每吨MC价格在十几万元,米特加在MC上的价格在每吨7万元左右。米特加二期220亩工厂计划于2021年10月下旬开始动工并于2022年8月建设完毕30000吨一期工程,并投入运行。
二期工厂中,公司将组建植物肉主要原材料大豆植物蛋白TVP生产线、核心配料“赫姆西”生产线以及核心产品“米特加”三种类型的生产线。产能方面,公司计划2022年达到3万吨、2024年达到6万吨、2026年达到10万吨的产能。同时工厂建设与设备投入为随产能扩大而逐步投入。
在销售方面,公司主要策略为主要面向B端餐饮品牌进行销售,公司计划toB业务将会占到植物肉产品销售额的70%-80%,当前已经多个品牌订立框架协议,计划采购500吨,按照当前中试工厂日均5吨的产能,基本已经占据公司至2022年3月左右的全部产能。
C端零售方面,陈明告诉投中网,米特加主要针对三种消费群体:弹性素食者(中国拥有近1亿人)、新一代年轻人、中产,这三类群体对植物肉的接受能力和消费能力都相当高。截止2021年7月20日,米特加淄博中试车间已经正式开工生产,设计产能为700吨左右,日均产能在2-2.5吨。
可以讲很多故事的赛道
许多时候,资本一定是先行于消费习惯的变革。这一点在植物肉这条赛道上尤其如此,原因很简单,这是一条从未来判断一定不会有错的方向:植物肉的发展和环境、未来食品体系变革、未来消费习惯变革的方向完全一致。
番茄资本创始人卿永表示:“米特加有着敏锐的市场嗅觉与创新的加工技术,相信在两者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碰撞出更多的火花,掀起健康饮食新潮流。”
尽管植物肉赛道尚属于一个小赛道:2020年度全球植物基人造肉市场规模在139亿美元(约900亿人民币),按照15%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计算,2025年度全球植物基人造肉市场规模在279亿美元(约1800亿人民币)。
根据瑞银UBS匡算,2025年度APAC亚太区域肉类替代品市场规模将达到128亿美元(约830亿元人民币),按照中国62%的肉类消耗占比匡算,2025年度中国市场肉类替代品市场规模将达到500亿元人民币。
但“这是一条可以讲很多故事的赛道”,陈明表示。的确如此,已经有不少植物肉品牌获得融资。
在CBNData《2020消费领域投融资趋势报告》中,2020年,植物基赛道的融资事件同比增加500%。去年植物肉赛道颇掀起了一阵小热潮,一年里投融资总金额达到了80亿元。
不管是从环境,还是食品变革,亦或是政策倾斜,植物肉赛道的未来发展很明确。但问题的关键始终是,这个未来有多远?植物肉会在未来的什么时候真正大放异彩?
谁也不知道。
但在被资本狂热加持的今天,植物肉的发展进程至少按下了快进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