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东树:新能源汽车三大充电模式各有发展潜力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增加,除了续航里程之外,车辆的充电问题也是车主较为关心的重要方面。当前,充换电主要有慢充、快充、换电等几种模式。我认为慢充是未来趋势,发展好家庭充电是提升电网效率和降低用电成本的必然选择;快充在便利和快速方面的优势,决定了其是补能发展的重要方式;换电模式则可以为高端用户以及矿山等特殊场景下的用户带来良好体验。
一、家庭充电是发展趋势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牵头制定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版)》指出,以构建慢充普遍覆盖,快充换电网络化部署来满足不同充电需求的立体充电体系为目标,实现充电设施网络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协调发展,建立布局合理、集约高效、绿色安全和性能优异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
从历年调研数据来看,有私家充电桩的电动汽车用户占比不断提高。这是政策鼓励方向,也是符合老百姓利益的好事情。伴随中国房地产形成的超强规模,未来车位配置充电桩会成为标配。
这种充电模式的优势在于电池设计自由度较高,不需要固定电池形式适配补能设施,相对来说没有拆装,对于车体本身也没有损伤,这也是市面上主流的解决方案。
另外,低价短续航车型在市场的保有量也在持续增加,这部分车充电时间短,对充电功率要求不高,很多家庭会选择更便捷的家用充电模式。
随着分布式电网和储能体系建设,慢充与储能结合的充换电模式潜力巨大,这也是践行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选择之一。
二、联合建设、自建快充站是补能的主要方式
9月17日,在2021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交通运输部副部长王志清表示,到2025年,中国公交的新能源汽车比率要达到72%。交通运输部要探索新能源道路运输车辆碳排放核算方法的研究,加大高速公路充电服务设施建设,努力实现停车和充电数据的互联互通。2025年,中国高速公路的快速充电覆盖率要达到80%。
政策方向影响新能源汽车未来持续发展方向,除了在生产、销售两端制定政策促进新能源汽车产销之外,使用端也有望迎来新举措,以提升充电便捷性,打消用户顾虑。
由于换电站对于基建和车辆本身设计都有较高要求,广泛应用的门槛较高。从投资大小和环保的角度来看,联合建设快充站更适宜当前阶段需要,可以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和积极性。同时,随着高端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对快充和换电站的需求会变得更加迫切。因为高端长续航电动车电池容量大,如果采用家庭充电模式的话,充电时间太长。并且,在远行状态时,快充或者换电会更加方便。
目前快充市场还处在缓慢发展阶段,这意味着未来还有很大发展机会。
三、换电模式是补充和创新
对出租车、网约车、重卡、城市物流车来说,换电模式蕴含较大潜力,在国内各地都有发展机会。尤其是针对矿山和港口等地方的电动重卡,发展换电站在需求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换电模式的主要优势在于电车分离,有利于降低购车成本。但缺点也很明显,由于在车辆设计时,电池结构自由度几乎没有延展空间,要让所有车型适配非常困难。
另外,换电涉及产权问题。算经济账,换电是租电池,花钱买便利,如果普及开来,对价格敏感的客户可能不会选择该模式。因此,从用户体验来看,换电模式对高端用户较为友好。
总体来看,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充换电领域潜藏很多新机遇。当前,一些地方充换电体系的价格战已经此起彼伏,这种竞争在某种程度上也会促进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