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压力大产业链待成熟 5G应用规模化发展阶段挑战犹存
记者近日调查发现,5G商用两年来,在实体经济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面临企业资金压力大、制造业数字化基础薄弱、产业链有待成熟等难题。受访企业和专家表示,我国5G应用已进入“从1到N”规模化发展阶段,应发挥重要行业和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5G从辅助环节向生产核心环节渗透,同时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
多企业实现5G应用商用落地
5G正成为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助推器。伴随着5G融合创新、场景应用加速落地,一些企业在产品规划模式、企业服务模式、生产模式和管理模式等多方面进行了转型升级。
记者近日从比亚迪了解到,公司与中国联通在老旧工厂5G改造、5G智慧云巴、5G车联网、5G智慧园区等方面开展了合作。“老旧工厂改造方面,2007年投产的总装工厂通过5G赋能数字化转型,提升效率,规划了5G+AI、5G+AR、5G+AGV等20个应用场景,目前已落地13个。”比亚迪相关负责人介绍称,截至目前,改造实现了综合成本下降3%、关键工艺返工率下降15%、综合生产效率提升2.5%的良好效果。
创维联合了中国电信,打造5G专网、建设工业柔性制造平台,同时落地了4大核心5G场景。“结合5G技术特点,项目实现了感知式的智能生产输送,园区物流智能化管理,大幅提升了生产输送协同效率,降低了AGV故障率。”创维相关负责人说。
在能源领域,5G低时延、大带宽和广连接的特性,以及网络切片和能力开放的创新功能,可以满足电力业务发、输、变、配、用各环节差异化的网络需求。记者了解到,南方电网联合中国移动和华为共同推进“5G数字电网”建设,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系统运行部通信管理部主管周建勇介绍,实现5G+机器人巡检以来,通过机器人搭载的摄像头采集视频和红外成像数据,利用5G网络实时回传数据并控制机器人运动,实现了变电站内的自动巡检。相较于传统人工方式,5G结合AI等技术的应用使输电效率提升了80倍。
“5G+智慧港口”领域也有多个项目脱颖而出。记者在深圳5G妈湾智慧港看到,公司联合深圳移动在自动化码头(海星港)区域打造了5G全场景智慧港口试验田,基于5G专网实现了无人集卡、港机远控、智能理货、网联无人机、智慧运营五大场景。据介绍,5G+无人集卡的协同运作使得港口综合作业效率提升30%;5G创新应用使得巡检效率提升100%、装卸速率提升20%、运营效率提升60%。
助力工业企业转型升级
5G商用两年来,随着网络建设的快速推进,我国正在进入到5G发展的第二阶段——“从1到N”规模化发展阶段。根据工信部提供的数据,截至今年7月份,全国5G应用创新案例超过1万个,数量和创新性均处于全球第一梯队,全国已有超过600个三甲医院开展5G+急诊急救、远程诊断、健康管理等应用;全国“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过1500个,138个钢铁企业、194个电力企业、175个矿山、89个港口实现5G应用商用落地。
中国移动政企事业部工业和能源行业拓展部高级专家郝森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5G对于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意义,一方面,无人化、少人化工业已成为“未来工厂”的一种趋势,工厂的智能化改造需要通过大量数据进行决策支撑,5G可满足工业大数据蓬勃的传输需求。同时,5G的边缘计算技术、切片技术和QoS机制可更好地帮助工厂实现数据的可靠传输与安全隔离。
另一方面,在柔性生产的趋势下,5G可满足工业现场网络的灵活组网需求。在制造业企业中,个性化定制要求生产线具有更高的灵活性,甚至可根据订单变化和业务需求而快速增加、移除可移动操作设备实现生产线重构,5G技术可辅助其实现。同时,5G的技术特点可以为未来的企业网络升级扩展留足空间,从而节约改造成本。
中国信通院5G应用创新中心副主任杜加懂表示,5G应用将给工业企业的转型升级带来三方面改变。第一,产品规划模式改变。改变传统的定期规划、“千篇一律”的设计模式,实现个性化、实时化定制。第二,企业服务模式由生产型、产品型向服务型转变。第三,企业生产模式和管理模式由传统的规模化、流程化生产向个性化、精益化生产转变。
针对近期工信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改委等十部门公布的《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中国信通院无线电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张从武对记者表示,不同于消费互联网应用,5G应用的主战场在赋能实体经济,行动计划的出台,体现出国家对5G应用领域的高度重视。从推动实体经济领域看,未来将重点推进5G在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智慧物流、智慧港口、智慧采矿、智慧电力、智慧油气、智慧农业和智慧水利等领域的深度应用,加快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进程。
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不过,业内专家同时表示,5G行业应用规模化发展仍面临一定的挑战,包括推进5G应用资金压力大,产业链有待成熟;中小企业数字化基础薄弱,项目实施难度大;行业标准有待完善,跨界融合需进一步加强等。
首先,是企业资金压力大,产业链有待成熟。郝森参表示,制造企业尤其是中小制造企业近两年受到疫情冲击,存在缺人员、缺市场、缺供给、缺资金等现状,短期内对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技术的投入意愿缩减,而目前5G模组等终端及设备的价格仍然较高。
中小企业数字化基础薄弱是另一大障碍。受到技术壁垒、研发成本、市场碎片化等各种因素影响,我国开展5G应用研发的中小型企业还相对较少。“5G工业专网能力需进一步匹配企业实际需求,目前以中国移动为代表的运营商已陆续推出面向工业互联网企业的5G专网部署方案和产品,但仍缺乏与企业内网及OT、IT网络的融合方案。”郝森参说。
此外,业内专家表示,目前尚缺乏完善的、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基于5G网络的工业互联网行业标准规范。
杜加懂认为,5G商业模式的构建还处于探索阶段。“目前5G与工业的融合还处于初期,IT和OT两个产业的融合也刚刚开始,这需要两个行业进行磨合,探索‘共赢’的商业模式,尤其是与中小型企业合作的商业模式。”他说。
未来应如何更好地发挥5G对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作用?郝森参建议,政府应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推动终端模组、企业内网改造等资金补贴扶持政策,鼓励企业进行5G改造;地方应加快出台配套政策、在金融税收等方面为制造企业提供支持,鼓励龙头企业先行先试,也扶持中小企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
与此同时,需要运营商和5G解决方案提供商深入行业、了解行业。郝森参建议,龙头企业应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深化5G应用场景的打造与复制,与运营商积极合作,从辅助环节向生产核心环节逐步渗透;鼓励大型制造企业共同参与5G在细分行业的标准制定。“这需要制造企业的龙头牵头,携手产业链,共同推进5G在制造业的相关标准体系建设。”郝森参说。
杜加懂认为,未来可以通过构建公共服务平台的方式来孵化生态,降低企业研发成本和技术门槛;可以通过应用标杆的方式,让企业看到应用的价值,同时探索出不同情况下可行的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