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管理类产品调整竞速 与货基同台竞技胜算几何
《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已出台近两个月,备受投资者欢迎的现金管理类产品正面临资产投向、杠杆率等方面的调整。值得关注的是,新规拉平了现金管理类产品与货币市场基金等同类资管产品的监管规则,有人道“基金欢喜银行愁”。
“不惧与货基同台竞技。”这是多家理财公司高管在被问及新规影响时给出的答案。在他们看来,现金管理类产品相较货基仍具有投资和渠道方面的优势,不担心客群流失等问题,但这类产品一度是各家理财公司冲击管理规模的“利器”,未来整改带来的理财规模压缩才是令人头疼的问题。
小规模理财公司转型较快
新规明确过渡期至2022年底,当前现金管理类产品整改进度颇受市场关注。中国证券报记者在采访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高管时了解到,部分规模较小的理财公司“船小好掉头”优势凸显,整改进度较快;而部分现金管理类产品占比较大的公司则进度有限。
某城商行理财子公司高管透露,该公司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仅在300亿元左右,且配置资产久期都较短,转型压力小。“我们在征求意见稿出来后就开始做准备工作,此次正式稿出台对我们冲击不大,转型方案也早就定好,按照方案做就行。”
但某股份行理财子公司业务人士则坦言整改并不易。“我们转型比较早,但现金管理类产品占比不小,要很快达到监管要求并不容易,只能在过渡期内努力向合规方向去靠。目前我们也在探索开发期限为7天、14天等短期限的产品来进行过渡。”
某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较大的国有大行理财子公司高管表示,目前公司正在进行一些现金管理类产品整改的前期研究、规划工作。“过早进行整改会压缩理财产品在市场上的规模,且距离过渡期截止时间还早,我们有信心在过渡期内完成整改。”
总体而言,新规发布前后,银行现金管理型理财产品的存续数量变化并不明显。普益标准统计数据显示,从现金管理型产品存续数量来看,7月现金管理型产品存续数量为496款,5月、6月现金管理型产品存续数量分别为489款、493款。
“在新规自实施起将有一年半的过渡期,以及目前存续银行现金管理型产品占整体银行理财产品规模较高的背景下,新规作用在现金管理型产品的转型上,或将存在滞后效应。”普益标准研究员陈雪花认为。
担忧规模下降
资管新规落地以来,可使用摊余成本法估值的现金管理类产品由于净值稳定、申赎方便等特点备受投资者青睐,成为了理财净值化转型的重要方向,亦是过去两年银行理财总体规模企稳回升的重要增长点。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非保本理财产品存续余额23.40万亿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存续余额4.16万亿元,而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理财市场规模达到25.03万亿元,其中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为7.34万亿元。
随着现金管理类产品不断规范,银行理财或失去昔日的高增长点。前述股份行理财子公司人士坦言,公司有信心按时完成转型,不过在节奏上却有一些顾虑。“前两年现金管理类产品被用来冲规模,增长得很快,我们也担心过早完成整改会否导致管理理财规模较快下降。”
除规模下降外,收益率也是考虑因素之一。陈雪花表示,目前现金管理类产品相对于货币基金在收益率上存在一定优势,但产品投资范围还未完全符合现金管理类产品新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目前存续的产品中仍有少量产品投向权益市场;投向固收的产品中有少部分配置了AA+以下的债券;部分产品杠杆率超过规定水平。
此外,在上述城商行理财子公司高管看来,部分公司整改进程较慢还存在客观原因。“一是过渡期时间较长,如果从现在开始不再配置长久期资产,随着时间推移,临近过渡期结束时进行部分资产的切换工作也来得及;二是部分产品已经配置了长期限资产,例如二级资产债、永续债等,只能慢慢消化。”
与货基竞争各有优势
随着监管拉平,现金管理类产品将与货币基金站上同一起跑线上。普益标准数据显示,从市场平均收益率来看,现金管理类银行理财产品7月平均收益率较6月下降约0.02个百分点,收益率变化尚不明显,其整体收益率仍比货基高60至80个BP。
随着整改逐步推进,银行理财现金管理类产品昔日优势是否会消失,与货币基金竞争胜算几何?
国家金融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认为,未来现金管理类产品相对于货币基金的收益优势将逐渐消失,银行理财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此外,作为支撑整个银行理财规模企稳回升的重要产品类型,现金管理类产品如果增长乏力,理财产品总规模可能也会受影响。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认为,在投资范围上现金管理类产品与货币基金虽然十分类似,但前者或可通过投资私募债、PPN等非公开债券开展“品种下沉”策略,小幅做高收益。另外,现金管理类产品可以和银行的支付结算系统进行连接,同时依靠母行销售渠道仍是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上述城商行理财子公司高管对现金管理类产品的优势亦有信心,她表示,这类产品比的就是流动性管理,银行的客户是零售客户,流动性管理压力小。银行理财在场景设计方面更贴合客户需求,对客户需求的响应很及时,因此并不担心客群流失问题。
曾刚表示,下一步银行理财需丰富产品类型、培养核心投资能力,在短期内也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寻找现金管理类产品的替代,例如开发短期定开类产品等。除了产品和投资能力的层面外,银行还可以围绕个人财富管理的需求打造综合化平台,由此将原本的价格竞争转化为平台竞争,利用好银行的客群和科技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