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企试水慢病保险市场 “三高”等200多种带病体也能投保
6月16日,又一款慢病人群可投保的重疾险产品推向市场,这意味着,健康险细分市场的保险产品体系更加丰富。《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已有多家险企尝试推出慢病人群可投保的保险产品(以下统称“慢病保险”),希望在这个细分赛道取得突破。
不过,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慢病保险的开发目前仍面临数据不足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今后仍需借助技术手段的提升和数据的完善,逐渐做大慢病保险市场。
险企探路慢病保险
6月16日,前海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与水滴保联合推出首款非标体人群可投保的重疾险产品“水滴守护爱重大疾病保险”。该产品与一般的重疾险不同,高血压、糖尿病、乙肝、高血脂等常见慢性病患者(保险业界一般称之为“非标体”)也能投保,通过线上智能核保系统告知患病情况,可实现200多种常见病的自动加费。
记者了解到,目前已有一些保险公司在慢病保险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例如,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下称“信美相互人寿”)此前就推出了慢乙肝、甲状腺癌人群可投保的保险产品。信美相互人寿生态创新部负责人邓新峰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该业务开展一年来,已承保的带病体人群超过2万人。
记者还了解到,随着健康体保障产品的不断丰富,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也在结合健康体的产品设计和承保经验,针对慢病群体推出相应的保险产品。例如,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众安保险、中国平安等险企也在慢病保险市场进行了一些尝试。但整体来看,目前保险公司试水慢病保险仍比较谨慎,参与的保险公司和推出的相关产品都比较有限。
“目前,全行业的慢病保险发展仍较为缓慢,相对容易获得保险保障的慢病群体主要是那些病程时间较长、疾病进展相对较缓、对用户日常生活影响相对较小的慢病患者,或者与药物依从性和疾病管理有一定关系的慢病患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结节、乙肝、肾病等慢病患者。”邓新峰表示。
邓新峰指出,市场上推出的慢病保险使原本无法投保的慢病患者人群获得了保障,但目前保险产品的类型以及覆盖范围远不能满足过亿带病群体的风险保障需求。因为疾病的形成原因和发展非常复杂,保险产品设计也比健康体更复杂,针对带病体的保险产品缺少足够的数据支持。同时,一般情况下,慢病群体保险要进行更复杂的健康告知,对保险责任进行特殊定义,投保后对用药行为、疾病管理行为等有特殊要求,对赔付比例上限也会有限制。
水滴保总精算师滕辉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道,疾病的相关数据量较多且能进行可靠统计分析的疾病患者比较容易获得保险保障。“针对慢病群体开发保险产品的难点主要在于,与慢病相关的历史承保理赔数据不充分,导致大部分保险公司不敢轻易开发相关产品;即使开发了相关产品,也很难卖出足够多的数量,导致风险不能足够分散。”滕辉表示,目前的慢病产品远不能满足该群体的需求,存在限制条件多、除外责任多、覆盖面窄、保额偏低等问题。
带病体保障市场蓝海一片
相关行业调研显示,慢病群体的保险意识更高,对保险的需求更强。因此,尽管目前保险行业慢病保险仍处在试水阶段,但市场前景已被业界普遍看好。
滕辉表示,未来我国健康险还有很大发展空间,目前我国重疾险保额不足,老年人的健康险供给不充足,慢病保险才刚试水,存在覆盖面不足、保险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未来带病体、慢病群体可能越来越多,保险公司不可能只承保健康体、标准体,如何挖掘慢病群体的可保责任以及可保条件,是今后保险公司面临的重大课题。在这方面能进行早期投入的保险公司,今后可能获得竞争优势。
在邓新峰看来,相比较健康体,目前我国带病体保障市场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是健康险的一片蓝海。不过,由于疾病成因和发展的复杂且与用户的生活行为、健康管理等息息相关,所以针对慢病群体的产品设计和风险管控也存在一些困难和不确定性,参与这个市场中的主体也比较谨慎。今后,随着技术的进步、政策的支持和行业的发展,慢病群体的保险产品也会不断完善。保险机构也在保险产品及服务方面持续创新,不断开拓细分市场,推动健康险市场进一步发展。
“专病保险尤其是慢病保险是带病投保的蓝海。”中国保险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秘书长江崇光表示,随着客户个体数据和医疗数据的丰富,依托科技赋能,提高客户服务能力,保险公司现在有机会在保证患者隐私数据不被泄露的前提下,将疾病人群统计、疾病风险因素、治疗路径等信息导入疾病模型算法之中,通过对非标体健康风险的精准预测,设计出覆盖范围更广、保障更精准的保险产品,向带病体这类具有强烈保障需求的客户提供适合的产品。慢病、专病是健康管理类保险的切入口,保险公司可以从慢病人群入手构建健康管理生态圈。
业内人士指出,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目前我国约有3亿人确诊慢性病,这些人较难获得一般的疾病保险保障,而这也正是慢病保险的市场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