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迎史上最疯狂扩产潮 未来或现结构性产能过剩
隆基股份向时代财经表示,“整个市场的需求是160-170GW左右,而供应在200GW,单从数字来看的确是过剩的。但是由于硅料的短缺,限制了硅片企业产能的释放,未来某个节点将出现的或是结构性产能过剩。”
2020年被称为“光伏元年”、“光伏大年”,据媒体统计,全年国内有13家光伏行业上市公司公布了超过40个扩产项目,总投资金额达到2364亿元,涵盖硅片、电池片、组件等多个环节。仅仅2020年第四季度就创下史上最大扩产记录。
而2020还未走远,新一年的扩产计划就已经在路上。光伏龙头企业隆基股份、中环股份、晶澳科技等公司纷纷在2021年刚开局便发布扩产公告。
补贴退坡在即投资热度未减
2月2日晚间,隆基股份发布公告称,旗下银川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与江苏中能签订多晶硅采购协议,根据协议,双方2021年3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多晶硅合作量将不少于9.14万。
这已经是本月内隆基股份签下的第二笔大单。1月19日,隆基股份公告称,与陕西省西咸新区签订年产15GW单晶电池建设项目投资协议,公司投资预计达到80亿元。隆基股份公告称,本次投资符合其未来电池产能规划的战略需要,进一步提升单晶电池产能规模。
此外,2月1日,中环股份公告称其分别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和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就共同在银川市投资建设50GW太阳能级单晶硅材料智能工厂及相关配套产业达成合作事宜,项目总投资额达120亿元。
而早在隆基股份、中环股份之前,光伏龙头企业晶澳科技就已经两度出手。
1月1日,晶澳科技公告称拟在义乌建设5GW光伏电池和10GW光伏组件生产基地,项目计划投资达到66亿元。同月25日,晶澳科技再次宣布拟在扬州经济开发区投建电池和组件项目,分两期建设,总投资金额达100亿元。
除了几大龙头公司之外,包括东方日升在内的中小型光伏企业在扩产方面也频频出手。
1月8日,东方日升公告称拟投资110亿元布局13GW高效电池、组件项目。其中义乌项目、滁州项目投资额分别为44.36亿元、43.77亿元;马来西亚项目投资额达22.42亿元。
金融危机后我国推出了4万亿救市政策,早在2009-2010年,光伏产业便获得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位,当时国内就掀起了一轮光伏产业投资热潮。
好景不长,2011年末,欧债危机的爆发使得全球光伏产业增速放缓,加上遭遇欧美“双反”调查,国内光伏产业由此陷入寒冬。随后光伏行业一直受到政府补贴的扶持,以隆基股份为例,2019年其政府补助就达到2.3亿元。
不过,2021年我国光伏行业将全面去补贴,进入平价时代。对于补贴退坡对行业的影响,华安证券新能源研究组负责人陈晓对时代财经表示:“补贴退坡对于行业是好事儿,补贴的效应在减弱,各个地区竞价更有利于各环节公司发展,此外也有利于龙头公司增加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
扩产原因各异大硅片化成趋势
政策的推动加上资本的热捧,使得2020年成为史上光伏企业最大扩产年度。
“国际和国内对提升清洁能源占比的呼声愈发高涨,行业内预计未来光伏装机量将实现高增长,目前来看预计2021年全球装机量有望达到160-170GW,较2020年装机量有较大增长。”万联证券高端制造组组长江维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今年提出的“碳中和”目标以及光伏平价上网时代临近是此番光伏企业大幅扩产的主要原因。
如此疯狂的扩产潮,在国内光伏历史上尚属首次,除了政策的推动,各家公司在技术方面的军备竞赛也是扩产的主要原因。
目前光伏行业存在两大技术阵营的较量,主要分为166硅片和210硅片两个阵营。扩产大潮之下,各大玩家竞逐硅片技术,最后赢家有望引领下一波行业景气周期。
时代财经就扩产的目的致电中环股份,对方表示公司目前以单晶硅电池为主,此次投产主要是用于建设电池片项目。另外,大硅片化逐渐成为业内主流趋势,是公司目前攻克的主要方向。而隆基股份则表示,此番扩展的目的主要在于加快一体化布局,力求多环节自产自供。
对于此番光伏扩产会否诱发产能过剩,陈晓对时代财经表示,之前国内供应商主要做海外出口,极易因欧美反倾销调查受损。目前,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提升新能源结构占比,行业长期需求向好,整体不存在产能过剩的担忧。
躬身入局的各大玩家对于自身的产能有不同的看法。
隆基股份向时代财经表示,“整个市场的需求是160-170GW左右,而供应在200GW,单从数字来看的确是过剩的。但是由于硅料的短缺,限制了硅片企业产能的释放,未来某个节点将出现的或是结构性产能过剩。”
而中环股份在谈到产能时对时代财经表示:“210硅片市场可以说是供不应求,并不存在产能过剩的担忧。”在谈到其他同行对于产业一体化布局的问题时,对方表示,各家公司的经营模式不同,对此并不置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