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行业:2万亿利润与3万亿不良处置
事件:1月22日,银保监会国新办新闻发布会公布2020年银行业运行情况,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319.7万亿元,同比增长10.1%;总负债293.1万亿元,同比增长10.2%;全年银行业共处置不良资产3.02万亿元,年末不良贷款率1.92%,较年初下降0.06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82.3%;初步统计商业银行全年实现净利润2万亿元,同比下降1.8%。
投资要点
业绩“花开”:四季度银行利润反弹,估算国有大行全年利润-2.86%。
根据新闻发布会披露,初步统计商业银行全年净利润同比下降1.8%,根据2019年1.9932万亿元净利润推算,2020年净利润约1.9573万亿元。由于去年已披露前三季度商业银行净利润合计1.5142万亿元,同比下滑8.3%,由此测算四季度单季净利润增速达到+29%。
近期,已经有10家上市中小银行披露了业绩快报,其中9家盈利增速相比三季报转正或加速增长,四季度单季增速区间在5.2%——66.1%,平均增速28.2%。参考已披露信息,如果假设12家股份行全年合计盈利增速2.0%、其他中小商业银行增速-2%(考虑很多非上市中小银行可能负增长),可以预测六大国有银行合计盈利增速-3.2%(前三季度-8.7%)。我们预计,邮储银行及我们重点推荐的建设银行盈利增速相对较高。
资产质量“春暖”:3万亿不良处置优于预期,资产负债表充分夯实。
我们强调,银行股四季度业绩“花开”,本质上反映资产质量“春暖”,去年下半年以来商业银行实际上已经走出经营泥潭,真实资产质量优于预期,得益于经济复苏超预期。根据发布会披露,2020年银行业共处置不良资产3.02万亿元,明显高于2019年的2.3万亿元,创历史新高,但仍然低于银保监会2020年8月谨慎预测的“全年处置不良资产3.4万亿元”。
由于上半年监管层及商业银行审慎、前瞻性高额计提拨备,拖累盈利下滑,但同时也保证了不良贷款“应提尽提、应核尽核”,反而借助疫情充分夯实了银行资产负债表,所以四季度盈利大幅反弹,确立基本面拐点。我们预计,2021年商业银行可能不良新生成率下降,同时拨备覆盖率小幅提升至182.5%,不良率基本维持在1.83%,进而盈利增速回升至7.57%。
展望:贷款利率短期企稳、中期上行,把握二季度国有大行上涨行情。
四季度利润增速反弹、资产质量回暖的逻辑,已经在年初至今银行股大幅上涨的行情中有所反应,而后续要重点关注的是信贷投放量、贷款利率、负债成本等指标。近期调研反馈,短期经济复苏仍然强劲,实体融资需求旺盛,预计1月信贷投放量非常可观。不过,企业贷款利率现阶段仍处于企稳状态,从央行数据可以看到,12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仍然环比下行2BP至4.61%,一季度预计也基本持平。考虑按揭等存量贷款的重定价因素,预判一季度商业银行的净息差仍可能小幅下行。但考虑全年信用收紧,预计二季度后企业贷款利率可能开始边际向上,银行利差将重新开始扩张。落实到投资角度,贷款利率上行将成为催化国有大行上涨的核心逻辑。因为2020年最积极投放对公信贷、支持实体的国有大行深受贷款利率下行冲击,而一旦贷款利率拐点确立,国有大行的估值修复逻辑最通顺。
投资建议:核心推荐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建设银行(H股)。①银行股资产质量“春暖”,业绩“花开”,招商银行等头部银行上涨行情将持续,近期业绩快报及年报构成催化,重点推荐招商银行、平安银行。②建议前瞻性布局二季度贷款利率上行逻辑下,国有大行的上涨行情,重点推荐建设银行,尤其目前估值低至0.57x2021PB、较A股折价23%的港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