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新药物研发 有望实现弯道超车
“中国有超过7000家制药公司,97%生产的是仿制药品;上百家中国新药研发机构,很大程度上开发的也是仿制药。2010年,中国医药市场上60%的品种源自于跨国药企,中国医药市场60%的利润归属于跨国药企。”
11月18日,在2020深圳BT(生物技术)产业领袖峰会的“领航—生物技术创新论坛”上,深圳微芯生物董事长鲁先平分享了这样一组数据。
这组数据道出了此前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医药产业的尴尬——一直在模仿,很少能超越。鲁先平认为,“研发新药需要有巨大的投入,有些药企十年投入十亿美元,而且还要面临极大的失败风险”,鲁先平坦言,原创新药是一个科学上不断拓展、市场导入上不断发展的过程,如果没有政策的扶持,的确很少有企业能踏踏实实投身研发。他认为,微芯生物2019年成为科创板“创新药第一股”,这是重要里程碑,这为国内专注创新药研发、对资金需求大、尚未盈利或处于亏损状态的药企提供了一个更为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激励生物医药产业不断向前发展,新药审批速度加快、仿制药一致性评价、“4+7”带量采购及扩面等推动我国医药企业加快从仿制药向创新药转型。江苏亚盛医药董事长杨大俊已经感受到了这些举措带来的变化。他说,政府主导推动新药审批加速,保证了审批的专业和高效,创新药在中美上市的时间差在缩小,罗沙司他等药物甚至是率先在中国上市。2019年在全球范围内首次获批上市的新药产品中,有7个来自中国,占全球总量的12%。
中国创新药物的研发正在迎头赶上,那么有没有希望实现“弯道超车”?杨大俊充满期望地说:“中国应该要培养药物研发界的腾讯、华为、阿里巴巴!”他认为,相对低廉的成本、无与伦比的庞大市场、“知识红利”亟待释放以及举国体制下的超高效率,都为药物研发提供了独具优势的“中国式”创新路径。凌腾医药联合创始人、CEO李金泽也认为,全世界药企要进行创新,都要寻找新的靶点。“庞大的临床资源是中国独有的优势,如果我们能够用好那么丰富的临床样本,就有可能把握潜在的领跑机遇,实现弯道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