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源应用前景广阔 “绿氢”是发展方向
“当前全球能源转型、汽车转型共同聚焦低碳化和绿色化,氢能是实现这两大转型的共同支撑。”张永伟表示。李毅中直言,在氢能产业链中,制氢是源头,“灰氢不可取、蓝氢方可用、废氢可回收、绿氢是方向。”
刘小诗表示,从氢的产、储、运、加、用等全产业链出发,依托地方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平台等多主体,逐步打造“基础设施配套完善,运营模式成熟、创新成果丰富、资金保障充足、示范效果明显、生态效应显著”的氢能产业商业生态圈。
近日,2020氢能产业发展创新峰会在山东济南举办。本次峰会以“引领氢能示范应用·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国内外专家学者,以及企业家等共聚一堂,就氢能源发展现状、未来趋势,以及如何构建产业链等问题加以探讨。
氢能源应用前景广阔“绿氢”是发展方向
中国工程院院士衣宝廉开门见山地表示,我国能源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每年需要大量进口石油和天然气,为实现低碳减排,提高能源安全,需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利用风能、太阳能和水力发电,选择氢做能源载体,电解水制氢,消除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天花板,为实现2030年碳排放达峰值,2060年实现碳中和保驾护航。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持有相似观点。张永伟表示,当前全球能源转型、汽车转型共同地聚焦低碳化和绿色化,氢能是实现这两大转型共同的支撑。氢能在汽车当中的应用前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场景;氢能的降成本曲线变化,氢能汽车与汽车电动化的关系变得越来越清晰。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
张永伟分析认为,目前氢能源应用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标志。“第一,世界主要的汽车公司在发展燃料电池汽车上都制定了自己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一些重大的技术突破的速度超出了产业的预期;第二,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氢能作为重要的未来替代性的能源,纷纷制定了氢能源、氢产业、氢经济、氢社会发展的战略和路线图。现在看来,我们已距离氢的全面应用越来越近。”
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银广表示,氢能源在未来具备很大的潜质。张银广认为,氢能可以实现零碳化的循环;可以实现规模化,自主化生产;可以物质存储;氢能和电能即发即用,形成了很好的互补。
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银广
不过,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看来,在氢能产业链中,制氢是源头,氢气是二次能源,现有的制备方法有两种,一是化石能源制氢;二是电解水制氢。根据制氢过程中是否伴随二氧化碳排放,氢气可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李毅中直言,“灰氢不可取、蓝氢方可用、废氢可回收、绿氢是方向”。
氢能源难以形成整体概念需加快构建产业链
近年来,我国相关的省市、企业和机构针对氢能源出台了一些方案,提出的发展愿景也各有特色。不过,李毅中认为,“我们对氢能源研究的关注不够”。李毅中表示,氢能源产业链首先是制氢,然后才是储存、运输、加注、燃料电池使用,我们对制氢的研究和关注不够,尤其是难以形成全国性整体概念。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
李毅中提出,破解制氢难题需从以下几点做起。首先,有一个合理务实规划设计和标准;其次,抓紧建设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和利用研发攻关特别是产业化;再次,开展工业含氢尾气中氢的回收、提纯和利用;然后,发展氢能要实现2030年二氧化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这个大目标之中;最后黄河流域煤化工更要注重集约、节约用水。
张银广则认为,氢能和电能并驾齐驱是一种方向。张银广表示,未来,我们要在国内打造一种基于“电氢”的能源架构体系,充分发挥我国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资源,一方面发电,一方面制氢,以电为主导下的氢能,氢能和电能形成并驾齐驱的局面。一方面可以通过氢能的发展,更加大规模的利用可再生资源;另一方面,还可以对我国现有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起到协同支持的作用。
对此,衣宝廉表示,可以发展沿海地区海上风电,电解水制氢,用输氢管线将所制氢气运输到加氢站供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用,同时建立氢液化工厂,将液化氢作为能源商品应用,氢能源供应能力的发展会促进燃料电池,特别是燃料电池车的快速增长。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常务副秘书长刘小诗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常务副秘书长刘小诗指出,从氢的产、储、运、加、用等全产业链出发,依托地方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平台等多主体,逐步打造“基础设施配套完善,运营模式成熟、创新成果丰富、资金保障充足、示范效果明显、生态效应显著”的氢能产业商业生态圈。
刘小诗表示,到2050年,预计氢能会占终端能源消费比例达10%,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3000万辆,氢气需求量6000万吨,进入氢能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