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市场规模增速略有下降 线下药店呈现整合趋势
药店以便利性为核心,具备一定的经济性,一直以来是医药零售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零售药店是当前三大医药消费终端之一,上游连接医药制造商或批发商,下游为消费者提供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等医药健康产品。从2019年数据来看,我国零售药店数量出现近三年首次下降,出现行业整合趋势。同时,我国零售药店的店均服务人口也出现一定下降,但还相对稳定,零售药店整体已出现“饱和”状态。
零售药店数量近三年内首降
从中国实体药店(含药品和非药品)各品类结构来看,实体药店仍然以药品销售为主,占比保持在70%以上,受医保政策、国家集采及处方外流等影响,药品占比持续加大。根据统计,2019年中国实体药店药品销售规模为4057亿元,较2018年增长6.2%,销售规模稳步增长,但增速逐渐放缓,占比达到76%,较2018年上升3个百分点。
根据2019年的统计数据,我国零售药店数量出现近三年首次下降,出现行业整合趋势。同时,我国零售药店的店均服务人口也出现一定下降,但还相对稳定,维持在3000人左右。
从此看出,我国零售药店整体已出现“饱和”状态。2019年,我国医药零售市场规模达到4258亿元,同比增长6.4%,增速同比继续略有下降;药店连锁化率明显提升至55.74%,连锁型药店数量规模明显提升。
龙头企业规模优势尚未完全显现,未来头部企业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从绝对规模看,2019年医药百强连锁企业的销售额占比为46.08%,十强企业销售额占比为20.22%。
国内连锁医药百强企业近五年营收复合增长率达14.42%,明显高于同期行业平均9.54%的复合增速。十强连锁企业(以销售额计)近5年的复合增速达到19.5%,更是显著领先于行业增速,这一数据也体现出头部企业的规模优势效应。
头部企业占用上游资金能力强
从账款指标来看,2018年几家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虽呈现小幅下降的态势,但考虑到医保销售规模的大幅上升(从几家公司这几年医保资格门店占比逐渐提升可以看出),以及调研显示各地个人医保结算周期来看,账期基本维持平稳,传统商业批发公司在两票制、零加成等政策带来的统筹医保账款周期延长的现象并没有在医药零售板块出现。
相反,随着整体规模扩大对上游议价能力的加强,根据多家医药零售上市公司的公告,几家公司应付账款周转率均出现了积极变化,其中一心堂近几年周转率持续下降,2018年达到4.9,为几家公司中最低,体现了区域集中布局的议价优势。
同样,近几年几家上市公司应付账款占比(应付账款/营业成本)也随着议价能力的提升呈现小幅提升态势,对公司经营性现金流的改善提升明显。
连锁药店相比单体药店,具有较大优势,推动近年药店连锁化率有明显提升。招商银行研究院的观点认为,首先是成本优势,连锁药店向上游采购规模大,议价能力强,商品成本低于单体药店;其次是品牌优势,连锁药店门店众多,通过专业化服务不断强化其品牌形象,获客能力更强;最后药店行业进入严监管时代,合规成本提升,连锁药店竞争优势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