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金融 >

主营业务增长乏力 58同城溢价私有化

2020-07-03 10:22:00

 

来源:投资者网

从收到收购要约到签订私有化协议,58同城(WUBA.US)只用了两个月。

6月15日公司发布了私有化协议公告,由58同城董事长兼CEO姚劲波、华平投资、GeneralAtlantic、鸥翎投资组成的买方财团将以每股28美元的现金价格购买58同城所有已发行普通股,总交易估值约87亿美元,高于其截至6月30日收市的84.84亿美元市值。

私有化协议发出后的6月26日,58同城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姗姗来迟。受疫情影响,公司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15%,运营亏损5580万元(人民币,下同)。除此之外,其营收增速也逐年下降、商户付费意愿走低、月活用户量下滑,让它的商业护城河愈发不明朗。

中间商专注赚差价 垂直赛道群雄环伺

2013年在美国纽交所上市,暌违七载,58同城依然是信息分类赛道的巨头。

旗下拥有赶集网、安居客、中华英才网、58到家、58汽车和快狗打车等平台,58同城的信息分类几乎覆盖了人力资源及职业教育、本地服务、汽车与房产等所有领域。

从营收上看,58同城自2010以来营收持续增长,2016年同比增长甚至达到962.08%,并于2017年实现盈利。此外,十年来58同城均保持了85%左右的毛利率,最高曾达95%,约等于“没有成本的买卖”,即便在受疫情影响的2020一季度,其毛利率依然高达87.92%,大幅高于互联网行业47%左右的平均水平。

巨大的利润空间得益于58同城的商业模式。从创立起,58同城便定位自己为信息中介,网站整合的海量生活资讯,为其累积了互联网初代流量,公司再将C端流量池贩卖给B端商户,从中获取服务费与广告收益。从吸引流量到促成交易,58同城的生意拥有轻资产、高毛利的特点。但同时,这也决定了它流量导向的属性,一旦C端用户被其他平台分流,或总量触顶,其付费商户数与营收将受直接影响。

因此,58同城十分警惕分流平台的出现,其对策是大规模收购。2015年,58同城收购了同属信息分类赛道的老对手赶集网、当年领先的房产平台安居客、十余年老牌的招聘网站中华英才网与汽车业务平台汽车点评网。在吞并各类玩家后,58同城在信息分类领域的市场份额升至81.6%,大而全的底盘也为其将来稳健的财务表现奠定了基础。

靠平台模式利用信息差创收是58同城的强项。在2019年的“58神奇日”上,董事长姚劲波说:“58同城绝对不做自营,永远做开放平台。”

然而,专注中间商生意的58同城由于不参与产业链的上下游,旗下子品牌扩张的同时,专注垂直领域的信息平台次第出现,野蛮生长。

在58同城擅长的房产与招聘领域里,相继出现贝壳找房与前程无忧等网站;而其旗下的转转二手平台则自诞生起便直面背靠阿里巴巴的闲鱼APP的挑战;在货运赛道,2019年官方数据显示,货拉拉拥有2000万注册用户,快狗打车则为800万,出行巨头滴滴亦于本年6月布局滴滴货运;

值得注意的是,已完成D+轮融资的贝壳找房估值约100亿美元,约等于整个58同城的体量。同时,其打出的“真房源”口号似乎直接对标58同城。

在黑猫投诉者平台上,58同城收到的投诉以“发布未经审核的虚假商家信息”、“误判虚假房源”等居多。那么,始终甘愿充当信息中介是否意味着58同城对深度发展垂直类业务不够重视?《投资者网》就此多次致电58同城办公室,以及发送邮件给投资者关系部门负责人,但一直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主营业务增长乏力 私有化未必成良药

庞大的C端流量是58同城的立身之本,而细分赛道上的劲敌环伺,则无疑触动了58同城的命脉。

据QuestMobile数据统计,在2019年3月,58同城的月活跃用户数达到8550.34万人的峰值后便波动下降,2020年3月这一数据为6346.11万人,同比下降25.78%。

月活用户的流失一定程度上撬动了58同城的现金牛,影响了B端商户的付费意愿。在付费商户数上,2018年其季度平均付费商户数约为334.2万人,较上年增长了12%;2019年这一数据为347.95%,较2018年增长仅4%;2020年一季度,付费商户数为270万人。

据QuestMobile2019年8月数据,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增速已跌破2%,规模已达11.3亿,流量增长进入瓶颈,蛋糕逐步被分食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一道大考。即使58同城近年持续盈利,其营收增速自上市起却持续下跌,2020年一季度的营收首次出现了负增长,为亏损15.45%。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第三季度起,分别占其总营收六成与三成的网络营销服务与会员服务,亦呈收入增长停滞的趋势。2019年第三季度33.59亿元的会员服务收入与2018年同期的32.77亿元基本持平;2020年一季度网络营销服务收入与会员服务收入负增长,前者较去年同期下滑了17.8%,后者同比降低了16.9%。

一位一级市场投资人对《投资者网》分析称:“58同城的流量入口依赖海量的生活服务信息,而信息的发布可以选择任何平台,在其垂直领域未形成独特壁垒的情况下,流量极易被分割。”该投资人提到,同属生活服务领域的美团(3690.HK)达万亿港元市值,其流量入口是已近乎垄断的外卖业务,护城河明显。

流量见顶,创收乏力,58同城“中间商赚差价”的故事似乎变得愈发不好讲,但87亿美元的溢价收购,说明市占率极高的58同城对资方依然有不小的吸引力。

此时选择私有化退市,一方面或源于公司认为其价值被美国资本市场低估;另一方面,58同城亦可能借助退市进行重大业务调整,给市场讲出一个新故事。

其实,私有化调整业务后重新上市不乏优秀案例。2017年高瓴资本联合鼎晖投资一起主导了百丽国际的私有化,彼时这家鞋业巨头的股价已持续下跌数年。2019年10月,高瓴将百丽中的运动鞋业务进行拆分,以新公司滔博(6110.HK)的名义重新上市。截至7月1日收盘,滔博总市值已达613.9亿港元,大幅高于百丽531亿港元的私有化价格。

然而,高昂的私有化成本亦是58同城与收购财团难以回避的问题。据长江证券海外策略团队负责人张宇生研究认为,私有化退市再上市意味着平均278天的等待时间以及30%的溢价。此外,由于主板市场并不支持红筹架构,可能还需要对VIE架构进行拆除,在时间和财务成本上来看可能都不占优势。

“明月何时照我还。”对58同城而言,决定退市或许不是一趟轻松的旅程。而离开美国资本市场后,无论是维持私有成果,抑或重新谋求上市,对这家体量庞大的信息分类帝国而言,都须思考如何深挖公司主营业务的护城河,与行业竞争者形成独特而牢固的壁垒。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