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试点设立券商”的消息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近日,“商业银行试点设立券商”的消息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证监会新闻发言人日前表示,“目前没有更多的信息需要向市场通报”,而国有大行中的工行、建行均表示“未得到相关消息”。
实际上,无论是否获得券商牌照,目前国有大行的经营业务已经呈现综合化,获得的金融牌照齐全,覆盖包括保险、基金、金融租赁、信托、资产管理、期货等多个领域,并各自借助牌照设立相关子公司。业内观点认为,未来若将券商牌照收入囊中,也只是其庞大金融版图的一部分,有助于各个业务的联动协同发展。
根据记者梳理,工行、建行、中行、农行、交行五家国有大行集结了保险、基金、金融租赁等金融牌照。其中,建行牌照最为齐全,与其他银行相比还多拥有了期货牌照,并和交行分别获得了信托牌照。
但上述五大行中,拥有内地券商牌照的只有中国银行,该行旗下中银证券在内地经营证券相关业务。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中银证券资产总额483.12亿元,净资产127.38亿元。从盈利看,中银证券去年全年实现净利润8亿元,可谓母行千亿级利润中“九牛一毛”。
整体看,券商牌照意味着经营证券业务包括证券承销与保荐,还包括经纪、自营、直投、证券投资活动、证券资产管理及融资融券等。目前商业银行也有投行业务板块,但业务品种比较单一,仅侧重于债券承销。
单从垂直体量看,目前86家具有承销资质的银行是债券市场承销的主力,而这也是由于银行承销债券的发行主体来自其对公信贷客户,资源优势明显。
与信贷不同,作为直接融资方式的债务融资,在帮助企业融资的同时,还不用过多占据银行资本等考核指标。于是近年来,不少银行着力在投行业务上进行探索,提出向“商行+投行”转型的口号,以推进业务联动。
例如,兴业银行债券发行承销系统于近日正式投产上线,而该行去年全年的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规模为5200亿元。在庞大的业务体量下,该行开发的新系统实现了发债业务线上化、全流程办理,强化了金融科技对“商行+投行”战略转型的引领和赋能。
值得注意的是,证监会在日前回应市场传闻中提到,发展高质量投资银行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资本市场发展决策部署的需要,也是推进和扩大直接融资的重要手段。
提高全社会直接融资占比这一定位,契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多方市场观点认为,在服务实体经济的大背景下,若借力券商牌照,银行在资金与客户资源优势下,可以打通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提升双边的协同能力。
“中国目前的融资格局以银行体系的间接融资为主,而银行的客户和业务基础较雄厚,向银行发放券商牌照,有利于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某银行系券商分析人士称,考虑到单独发展投行机构效果不是很明显,如果让银行类机构参与资本市场相关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速其发展。
“特别是创新类企业,本身很难通过银行传统信贷类业务解决融资需求。而风险投资、早期的股权投资则可以介入。”上述投行人士直言。
例如,2016年便启动的科创企业投贷联动试点,涉及10家银行参与,但目前的进展并不如预期。该模式为商业银行以“股权+债权”对企业进行投资,用投资收益弥补贷款风险损失,但其中“堵点”较多。
苏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认为,投贷联动最大的难题是退出问题,对银行而言,只有补齐了券商牌照,前期投贷联动、后期上市辅导,在“一条龙服务”之下IPO退出有望,整个业务才能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