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资金短缺 工业物流全复产尚待时日
在淮河北岸,蚌埠智慧物流小镇凭借条件优越的区位交通和良好的发展基础,被誉为“皖北物流第一镇”。
3月11日,在蚌埠智慧物流小镇主体企业徽商五源港口物流公司,但见一排排崭新的现代化厂房,各式巨型吊机有条不紊地忙碌着,物流车辆来往穿梭,与昔日不同的是,进出人员都要进行体温测量和信息登记。
这里是省重点项目,也是集“公路港+水路港+信息港”于一体、与保税物流联动的“三港合一”现代物流园,并升级发展供应链金融、共同配送、第四方物流等现代物流新业态,努力打造“千里淮河第一大港,皖北物流第一平台”。“这段时间我们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忙得不可开交。”徽商五源港口物流公司董事长岳建波表示。
时针拨回春节前后,徽商五源港物流公司的港口积压了200多艘船舶进港,船上有将近600名船员。港口一面连着陆地,出入口多、线路覆盖广,运输车辆繁杂,另一面与淮河相连,停靠的船舶上船员人数不少,水上管理管控难度相当大。为了做好“水上抗疫”,徽商五源港物流公司疫情防控小组在做好自身港口安全的同时,及时疏散船舶和做好船员慰问等工作,保障港口安全有序。
为及时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对安徽省物流业的影响,受省发展改革委委托,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安徽大学物流与供应链研究中心近日展开疫情对安徽省物流业影响的广泛调查。
“截至2月底,调查涉及到全省14个地市、9个行业类别,按企业服务对象划分涉及到工业、大宗商品、家电、汽车、快递、快消品、农产品、危化品、电子设备、冷链物流企业。”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潘友华说,从复工情况看,我省物流企业复工率超过九成,基本实现全面复工。具体看,服务对象为电子设备、危化品、快消品的部分企业开工较晚,冷链、快递、家电类物流企业开工较早。
安徽省徽商物流有限公司是国家4A级物流企业,在合芜蚌等地拥有多家子公司和运营网点,徽商五源港口物流公司也是其子公司之一。“园区企业多、专线分布广、人员组成复杂、出入口难以管理,防疫责任重大,难度和工作量都十分巨大。”同时任徽商物流总经理的岳建波称,对于公路港类园区,公司提前做好疫情防控方案、应急预案、防疫物资储备、隔离区设置、园区消毒、职工宿舍管理等,开展复工企业“一对一”检查,建立企业“一人一档”健康档案。对于铁路专用线园区,春节期间经营工作正常开展,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铁路专用线装卸作业持续正常进行,园区进行封闭作业,做好自我防护和自我隔离。
人员资金短缺
工业物流全复产尚待时日
“疫情原因,我们对公司所有审批、会议和事务交流均采用线上办公模式,极力减少公司人员接触。”这些天,徽运物流总经理隋勇军正在绞尽脑汁应对疫情带来的影响。他称,公司外地员工占了五成,2月17日复工以来,公司放缓外地员工到岗节奏,鼓励在家办公。
“从企业用工看,近七成企业反映员工管理成本上升、由于隔离而导致员工无法到岗是当前企业用工受到的最大影响。超过三成企业表示出现员工流失情况,无法及时招聘,部分企业也提出了防护物资采购渠道不畅、疫情影响员工工作状态、效率下降等情况。”安徽大学物流与供应链研究中心陈欣博士说。
“目前除了协助园区内企业申报复工复产数量巨多,流程手续繁琐,人力物力投入太多以外,比较突出的困难是,除应急保障物资外,其他类型客户的变动及流失造成的仓配类收入锐减,交通管制导致的运输类收入及利润骤减。”岳建波表示。
“我们公司的业务结构是制造业大客户占了80%,比如联合利华、格力等,其他20%主要是一些电商企业。”隋勇军表示,受疫情影响,上游客户因资金问题无法按时支付,而下游的客户又需要及时支付,导致企业现金流周转困难。
“从疫情对企业资金影响方面看,89.31%的企业表示营业收入下降,企业流动资金减少,超过三成企业表示还贷压力加大。流动资金紧缺是我省物流企业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潘友华表示,从调查结果看,近九成企业表示由于业务量减少导致流动资金减少明显,近六成企业表示企业经营成本升高是当前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虽然省内大部分物流企业已经复工,但是复产率较低,除了快递、民生类物流复产率较高,工业物流受影响较大,复产率低,企业需要支付员工工资、银行贷款、固定税费、房租水电等,资金压力大,做到全复产还尚待时日;部分仓储类企业响应国家号召,减免园区仓库租金,也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业务收入;另外疫情也影响到物流企业结算,加剧了物流企业周转资金短缺问题。”
物流的运输与装卸搬运业务需要大量的务工人员,合肥维天运通董事长冯雷认为,2月20日之后,务工人员出行限制有所好转,但干线运输司机与企业对于风险成本的预期上升,对于疫情和连续业务订单来源的担心阻碍了大部分干线司机复工。
恢复市场需求
推进物流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物流行业的暂时低迷将得到改善。
“通过调查,92.45%的企业表示需要1个月以上时间才能恢复到疫前的正常经营状态,其中61.64%的企业认为,完全恢复到疫前正常经营需要1-3个月,25.16%的企业认为需要3-6个月,5.66%的企业认为需要6个月以上。仅有7.55%的企业认为企业正常经营不受影响。”陈欣说。
中国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在安徽投建和运营两个省级现代物流园项目——中国物流合肥基地和中国物流亳州综合物流园。“在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投建的中国物流合肥基地,主要服务对象是马钢、格力等工业制造业客户。项目二期建设受延迟复工影响,原计划3月份建成投产,现在预计滞后2-3个月左右。亳州项目建设同样会受到时间上的影响。”中国物流合肥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罗灵表示,疫情对国内生产制造、商贸物流行业均造成巨大影响,对第三产业的影响尤为严重和持续,加之国际形势依然严峻,进出口贸易不确定因素仍然明显。
“伴随全国各个行业复工复产,物流业作为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在熬过疫情寒冬后,仍将快速发展。”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认为,基于此次疫情中遇到的问题,应稳步推进原有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和重点项目建设,加大智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物流业自动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物流业效率。
“就物流行业而言,要继续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一路径优势。”罗灵认为,在构建高质量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方面,还需要再培育一批资源整合能力强、运营模式先进的枢纽运营企业,促进区域内和跨区域物流活动组织化、规模化、网络化运行。在支持铁路专用线进码头,打通公铁水联运衔接“最后一公里”,实现铁路货运场站与港口码头、前方堆场等的无缝衔接方面,可以给予更多的政策指导和资金扶持,尤其是可以引入民间资本或者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
中国外运物流发展有限公司华中公司董事长周保昌认为,物流业与生产制造业不可分割,要科学统筹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引导,保证在各个细分领域两业引导政策的联动性,恢复物流业市场需求。
“省市应当出台推行关于货运通行的相关政策,减少审批手续和周期,协调各地区间货运通路,畅通点对点运输,利用二维码等信息技术手段减少审批时间。出台普惠金融政策,保证企业周转资金,加大援企稳岗力度,统一政策口径。长期来看,审慎考虑城市规划,明确物流枢纽、物流园区、配送中心、网点的地位和布局,降低社会成本。”潘友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