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洗牌加剧 药企纷纷出售资产“避寒”
海正药业、人福医药、天士力等多家药企近期相继发布出售资产公告。有的公司多次公告出售资产。业内人士表示,不少药企相继出售资产,获得现金流以满足主营业务扩张和减少债务负担。同时,改善自身财务状况,增厚企业利润,优化财务报表。根据华融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的统计,2019年医药公司完成39次资产出售,而2017年-2019年出售资产合计为111次。
药企“瘦身”
药企的“瘦身”动作仍在持续。海正药业1月7日公告,公司位于台州市椒江区君悦大厦A座的5套公寓拍卖成功,成交总额为182万元。事实上,海正药业前期就出售过资产。2019年12月27日,海正药业公告,控股孙公司海正宣泰51%股权被重庆恩创成功摘牌,摘牌价格为2371.5万元。
除海正药业之外,2019年12月份以来,海尔生物、人福医药、天士力、四环生物、双成药业等多家药企相继发布出售资产公告,主要涉及股权、土地、房产等资产。
海尔生物1月6日发布公告,将以2700万元出售其持有的海美康济75%股权。交易完成后,公司不再拥有从事分子诊断POCT相关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业务实体;人福医药于2019年12月31日公告,全资子公司钟祥医疗拟将其所有的钟祥市人民医院新院区不动产出售给兴瑞资产;天士力于2019年12月17日公告,重庆医药拟通过支付现金对价的方式收购公司直接及间接持有的控股子公司天士营销87.47%的股权以及天士营销其他股东所持有的天士营销股份。
受带量采购、“两票制”等政策影响,近年来不少药企调整营销业务,收缩研发管线,以抵御行业“寒冬”。
宝新金融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2019年医药企业纷纷收缩战线,包括减员降低成本、卖资产增收等。近两年来,医药行业受到的冲击较大,收缩战线是不少企业不得已的选择。
根据华融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张科然的统计,按照中信一级医药行业划分,医药上市公司2017年完成了31次资产出售,2018年完成了41次资产出售,2019年完成了39次资产出售。2017-2019年三年间医药公司共出售资产发生数为111次。
聚焦主业
出于战略发展需要,进一步聚焦主业,成为药企出售资产的主要原因。
天士力表示,天士营销主要负责公司原医药商业板块。通过本次资产出售,公司将进一步聚焦医药工业,继续推进现代中药、生物药和化学药的协同发展,构筑创新医药研发集群。同时,公司拟通过本次交易与重庆医药在医药商业领域建立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最终实现合作共赢的战略目标。人福医药表示,2018年以来,为提升资产运营效率和抗风险能力,公司坚定地实施“归核化”战略,积极推进业务聚焦与资产优化,决定逐步退出医疗服务等竞争优势不明显或协同效应较弱的细分领域。
国信证券高级研究员张立超认为,药企出售资产“做减法”,从多元化到攻主业调整业务结构。剥离相关业务单元,可以集中精力专攻强势业务,满足当前经营环境下公司战略转型的需要,有助于药企进一步盘活资产、优化资源配置、聚焦核心业务、控制经营风险。
张科然则认为,药企从以前的“买买买”转向“卖卖卖”,聚焦盈利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主业,外延扩张粗放式发展暂时告一段落,聚焦才能更好地发展。“在政策出现变化的情况下,医药企业迅速转换方向才能赢得时间。医保控费是长期趋势,常规药走平价模式,高价药、救命药也要让居民消费得起。截至目前,已经开展三次医药集中采购,鲶鱼效应可以激活企业的求生欲,优秀企业胜出。”
张立超表示,面对政策变化,药企应苦练“内功”,聚焦自身具备优势和资源的领域,通过扎实有效的研发投入、技术创新、结构优化,获得更多的利润和更顺畅的资金流,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同时,通过资本运作及资产重组等形式,获取更多的资源反哺实业,实现“实业+资本”的双轮驱动发展模式。
创新发展
在上述出售资产的药企中,部分公司近年来业绩下滑。
海正药业自2015年以来开始走下坡路。2016年,公司净利亏损0.94亿元,同比下降796.03%,系2000年上市以来首次亏损。2018年,公司净利亏损4.92亿元,同比下降3730.15%。2019年,公司扭亏为盈,但负债较高,2019年三季度末资产负债率达64.16%。
2019年三季报显示,天士力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32亿元,同比下降17.31%;2019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99亿元,同比下降2.86%。
药企通过出售资产可获得一定收益。人福医药公告称,钟祥市人民医院新院区不动产的交易金额将按工程决算审计结果确认。经初步测算,该项目投资收益约为4000万元;四环生物全资子公司广西洲际出售林木资产,将产生大约4000万元收益;双成药业转让旗下注射用比伐芦定产品知识产权及生产技术,预计增加公司净利润3750万元左右。
张科然表示,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推行,为医保药品集中采购创造了条件;而药品集中采购可以解决医保支付面临的经费紧张难题,一环扣一环。前面的环节顺利推行,后面的环节才能继续。而医药企业根据政策的变化,评估经营所面临的机会与风险,保留能够带来利润、符合政策发展方向的医药产品,剥离与主业协同性较差、甚至拖累主业发展的业务,并通过出售资产获得一定的现金补偿,能够改善财务状况。闲置资金可以投资创新药品种,获得长期发展动力。
张立超表示,不少药企需要大量现金流以满足主营业务扩张的需要,并减少债务负担,提升资本增值能力;通过出售资产,可以改善自身财务状况,增厚企业利润,优化财务报表。实际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政策鼓励创新药研发、仿制药质量与疗效一致性评价、新一轮带量采购、医保目录动态调整等医药大环境的影响与驱动。长期看,有助于医药企业紧扣创新、精耕细作、突出主业,迎来内生性增长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