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让各国历史文化遗产“转”起来
“丝绸之路是历时最久、跨越空间最广、对人类文明形成贡献最大、自然景观与文化遗产最丰富的文化旅游通道。”9月10日,北京大学教授吴必虎在“2019欧亚经济论坛·丝绸之路黄金旅游走廊主题论坛”(以下简称“论坛”)上如是说。
的确,在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世界文化遗产“长安-天山廊道路网”中,仅5000公里的道路沿线上就有33处遗产,其中中国境内22处,哈萨克斯坦8处,吉尔吉斯斯坦3处,其他文物、古城、古建筑等更是数不胜数。在共建过程中,“一带一路”沿线的历史文化遗产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备受各方关注。
“一带一路”建设根植于历史,源于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与文化遗产息息相关。对此,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曾表示,文化遗产可以跨越时空、穿越国度,见证不同文明形态、不同社会制度的对话,是实现亲诚惠容、民心相通的重要载体。“要努力全面提升一带一路沿线政府和民众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加强世界文化遗产、文物保护单位、大遗址保护,做好馆藏文物修复、研究与展示;切实加大一带一路沿线文化遗产保护投入;深化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夯实民意基础,筑牢社会根基……”
“丝路驿站”助力历史文化遗产“活化”
整体来看,“一带一路”沿线虽然古城、古建筑众多,且都饱含历史文化底蕴,但目前仍旧处于零散分布的状态,如何让它们得到系统性“活化”利用是沿线各国都十分关心的问题。为此,在上述论坛上,中国一批有意致力于历史文化遗产“活化”的大企业提出,拟通过在“一带一路”沿线数十个城市建设体系化的“丝路驿站”,以推动丝绸之路黄金旅游走廊建设,实现各国“民心相通”,进而助力沿线各国经济社会发展。
对于什么是“丝路驿站”,吴必虎介绍说,“简单来讲,就是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及保留了很多历史文化遗产的城市建立具有三个功能的接待中心:一是主客共享的文化客厅,即当地人与外地游客可以共同开展旅游活动的地方,例如成都的宽窄巷子;二是旅游综合体,涵盖酒店、会议、购物中心、研究培训基地等;三是线上线下的商务平台,可以承担起城市开发的功能。”
根据规划,第一批“丝路驿站”初步将选择在中国的青岛、洛阳、西安、乌鲁木齐等城市落地;未来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以及草原万里茶道丝绸之路将在100个城市建造100个驿站,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文化商贸交流与服务旅游往来的新平台。
北京大地云游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珺介绍说,全世界超过68%的自然遗产、70%的民俗和74%的自然保护区分布在丝绸之路沿线,其旅游总量占全球国际旅游总量70%,涉及60多个国家,44亿人口。“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必将为沿线国家或省市的旅游发展和经济转型注入新活力。”腾讯文旅产业研究院秘书长孙晖表示。
以第一批“丝路驿站”落地城市洛阳为例,这里曾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丝绸之路和大运河两条大型文化遗产线路唯一的交汇点城市。作为2017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的主场,洛阳被定位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重要节点城市”。除了正在加快融入“一带一路”、活化利用丝路文化遗产外,洛阳市还先后与瑞典、韩国、日本、意大利、蒙古等国家进行学术交流,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开展文物交流合作,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因此得到进一步提升。
“借助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洛阳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全国具有引领和示范效应,这无疑是洛阳最亮丽的城市名片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说。
让各国历史文化遗产“转”起来
一直以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工作,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基础,不断扩大文物对外交流与合作。近年来,通过跨国申遗、对外展览、援助修缮、联合考古等途径,中国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历史文化遗产国际交流与合作。
在文物外展方面,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千余件文物先后赴坦桑尼亚、希腊、土耳其、拉脱维亚、立陶宛、塞浦路斯、摩洛哥和卡塔尔等20余国展出;俄罗斯、沙特、阿富汗、马来西亚、柬埔寨、韩国、墨西哥等国家的精品文物也来到中国展出。在援外工程方面,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框架下的柬埔寨吴哥古迹和柏威夏寺国际保护行动,从周萨神庙、茶胶寺保护修缮工程,到保护柏威夏寺国际协调委员会双主席国之一,中国文物援外工作正经历着从参与者到领导者的重要转变。在联合考古方面,目前,中国文物考古机构已在蒙古、乌兹别克斯坦、印度、孟加拉国、伊朗、肯尼亚等15个国家开展联合考古项目。
“今年我们计划继续组织不同学科的专家前往相关国家开展考古发掘研究,发掘遗址文化价值,做好传承保护工作,同时揭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文化方面的深层次联系,从文化角度加深中国和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密切联系。”全国人大代表、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部部长苏伯民表示,“一带一路”给敦煌文化发展带来新机遇,而敦煌文化也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支撑。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敦煌研究院加强与沿线国家人文交流和文物保护方面的合作,多次开展中亚考察项目,拓展与中亚国家的学术交流,并向沿线国家推广应用敦煌研究院文化遗产保护成套技术。”苏伯民表示,除了开展吉尔吉斯斯坦纳伦州古代城堡遗址研究和保护项目前期调查,为阿富汗巴米扬省培养石窟保护、历史遗迹修复方面的专业人才之外,敦煌研究院还与俄罗斯国家博物馆、英国国家博物馆、匈牙利国家博物馆、威尼斯大学等签署合作备忘录,合作涉及遗产保护和研究项目、文化遗产管理、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建设等。
为了历史文化遗产在国际间更好地交流与合作,今年5月,“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国际合作联盟在西安成立,旨在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区域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资源,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充分发挥科技优势,采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方法,全面开展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人才培养、技能培训与有效利用等研究。这也标志着“一带一路”沿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力量将充分联动形成合力,通过让沿线各国历史文化遗产“转”起来,共同推动相关领域创新研究及多元文化交流,进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