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险行业正进入激烈的“头部”竞争时代
最近这一年,五大险企悉数更换董事长、总经理等。中国人寿从“杨明生+林岱仁”步入“王滨+苏恒轩”时代,平安寿险首席执行官(CEO)从丁当变为余宏,太保寿险从徐敬惠到了潘艳红,新华保险从万峰到了“刘浩凌+李全”,太平人寿则从“王滨+张可”变为“罗熹+张可”。
有业界人士认为,这些公司掌门人的变化,并非只是坐在一把手位置上的人调整了,更重要的是战略的调整或变化,以及为支撑战略而进行公司组织架构和更多人的调整。一般而言,对公司业务带来的影响至少需要1年左右时间,才会从过去的惯性过渡到新的阶段,并形成新的惯性。
无论是从中国人寿年初提出来的“团结一致加油干,重振国寿再出发”,还是从中国太平提出的“全面实施赋能计划”,新华保险提到的“力争三到五年稳居寿险第一梯队”,都能看出,这些老牌大型险企都在新的领导班子到位后,铆足了劲。寿险江湖头部之争将再起风云,谁将超越谁,值得关注。
最近5年排名年年变
市场份额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主体的综合实力,体现了市场主体在行业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一直以来市场份额和排名都是保险公司关注的指标。
事实上,中国人寿、平安寿险、太保寿险、新华保险和太平人寿这5家险企,在2015年之前的市场排名保持稳定,均为“12437”。2015年以来,除中国人寿、平安寿险分居第一、第二保持不变外,其余3家每年排位都不一样。
这期间,寿险业经历了周期切换:2015年——2017年正值寿险业高速发展阶段,而后的2018年寿险业险些负增长,进入了低增长阶段。不同模式、不同业务结构的寿险公司保费增速出现较大差异,排位赛竞争激烈。
2019年开始,银保监会不再发布单家险企的保费数据,因此尚无官方保费排序。不过,从上市险企的公告中,可见到这5家险企今年上半年保费相对排位,仍为中国人寿(3782亿)、平安寿险(2989亿)、太保寿险(1384亿)、太平人寿(905亿)和新华保险(740亿)。
相较今年上半年寿险行业15.2%的增速,大型寿险公司整体增速较低。面对外资、中小险企的竞争,大型险企也在为守住阵地、争先晋位加码。
新战略下
加强“激活、对标”
大型险企新战略的举措,一是自我生产力的释放,激活一线和基层;另一个则是加强与同业竞争对手的对标考核。
比如,中国人寿提到“以生产单元为重心”,对一线作战部队给予更多支持和财务资源,并出台机制鼓励这些最贴近市场的生产单元能够自主经营,最大程度释放生产力。太平也强调,实施半年的“赋能计划”——用产品、管理、资源、科技、机制赋能来赋能一线、激发基层活力,取得积极成效。
同时,几乎各个险企在谈业务目标时,都提到了“对标”一词。中国人寿称,始终对标日新月异的寿险市场发展,要聚焦竞争,提高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中国太平强化对标赋能、创新转型发展,全面高质量完成经营目标任务。新华保险也表示,要树立竞争对标意识,前线要看同业,后线既要看前线,又要看同业;将自身发展置身于市场之中,保持超越竞争对手的发展速度。
“那些超过我们或远远甩开我们的央企,都提出了再造和重振的战略,我们怎么能固步自封。”一位大型险企内部人士称,对公司来说,不发展本身就是战略上的一种风险,公司绝对没有任何理由停滞不前。
相互对标的大型险企,在各自执行新战略后,又在明里暗里重新上演抢位的戏码,这又是寿险业至少未来3年的话题。